知识点 | 梵呗
梵呗,古称鱼山呗或鱼山梵呗,就是和尚念经的声音;是中国佛教音乐原声的特称;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梵呗是佛教徒(确切地说是指出家人比丘、比丘尼)举行宗教仪式时,在佛菩萨前歌诵、供养、止断、赞叹的音声修行法门。包括赞呗、念唱,即和尚念经说法的声音。

鱼山梵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梵,是“清净”的意思。呗,义为赞颂或歌咏。梵呗与梵乐、佛曲、佛乐有截然不同的区别,不能等同音乐。一般佛曲不能称梵呗。鱼山梵呗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与标志, 为中国佛教东渐的传播而传入韩国、日本,进而流播到整个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对中国佛教的弘扬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中国佛教史及佛教音乐发展史上,鱼山梵呗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对象,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由梵呗高僧永悟禅师传承复兴,目前,随着社会的变迁,鱼山梵呗的发展传承出现危机,亟待抢救保护。

梵呗古谱《鱼山私钞》(1685年版)

中国最早的汉传梵呗是由陈思王曹植的鱼山梵呗开始的(唐密和显教)。等同印度声明学的中国汉化念经体系,也是解决汉梵“单奇”、“重复”唱诵的体系,是中国化梵呗标准原声的简称。历史以来鱼山成为正宗梵呗标准的代名词。

梵呗初入我国时,由于汉语、梵语语法结构、发音特点各不相同,无论是用中国曲调演唱梵语,还是用印度曲调演唱汉语,都很难配合协调,流通传唱十分有限。为了便于弘扬佛法,使梵呗更为广大信徒所接受,先贤大德尝试用中国曲调来配唱汉译经文,于是就有了中国化梵呗的诞生。

梵呗徽标

梵呗徽标

佛光普照的“花开见佛”是以两片碧绿的“莲叶”捧起敲打着净化人心的木鱼、放出奇异彩虹的五明圆满“佛光”瑞相,光环上,显现映出“南无阿弥陀佛”五线谱的音韵。音符倒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一番风味;整体构成一尊如意莲花“佛光普照”的吉祥“禅定坐佛”,象征佛陀“宣说神咒”的梵呗,响彻净化整个宇宙的真理,正是包涵“一日一月一世界,一花一声一如来”之境界。

清净智慧、吉祥圆满,梵呗“花开见佛”见闻者当受持熄灭万缘,清净身、口、意、三业,智慧圆满。以莲叶,木鱼,佛光构成吉祥如意,佛光圆满的花开见佛禅定图。声光一体,可谓是珠联璧合,浑然天成。寓意深妙,智慧之智,耐人寻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梵呗传承人释永悟法师设计)。

梵呗谱

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一般常用的梵呗中所用的南北曲调近二百曲。除了六句赞多用《华严会》外,其余如《挂金锁》、《豆叶黄》、《望江南》、《柳含烟》、《金学经》、《金砖落井》、《破荷叶》以及《寄生草》、《浪淘沙》等都是最常见的,这些皆为明清时期佛曲, 是梵呗初级次第的音声佛事宗教活动仪式、唱诵,没有达到梵呗另外三个次第的修持方法。

佛光山梵呗团

北京、江西、天津、厦门等地相继成立了佛教音乐团,已整理、出版、发行中国梵呗的音响磁带。在传统梵呗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已将电子琴等现代乐器用于佛门梵呗,在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国梵呗这一古老的佛教传统文化也遇到了挑战,但只要有佛界及音乐界等各界同仁的努力,它会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充实,并会使之流传百世。这些佛曲加入现代时代气息对传统梵呗保护和恢复是不利的,要分清梵呗与佛曲的关系,应该回归传承保护梵呗内涵上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阅读数 1.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