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寥数笔的东坡画作,为何价值4.6亿? ——苏轼《枯木怪石图》丨苏轼的画
苏轼是宋代书法、诗歌的集大成者,而其绘画方的成就在于绘画理论的创新,在苏轼的推动之下,“文人画”发展到一个新的局面。简单以枯木、竹子和石头组合的《枯木怪石图》即为这一理论指导下的代表之作。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枯木怪石图》(局部)

2018年11月26日晚,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随着拍卖师响彻拍卖厅的落槌声,漂流海外80余年,被认定为苏东坡真迹的《枯木怪石图》,以4.636亿港元成交。

这一成交价,跻身历年中国古代书画高价排行榜前三名。这也是中国有拍卖以后,继唐韩滉《五牛图》、隋人书《出师颂》、宋米芾《研山铭》手卷、《淳化阁帖》、“翁氏藏书”等重要作品之后,又一顶级国宝漂泊回家。

枯木怪石图

苏轼

《枯木怪石图》何怪之有?画风有何独特性?这是怎样一幅作品,能以古书画之冠的价格成交?

《枯木怪石图》作品构图异常简单平稳,左下角为一凹凸奇特的拳石盘踞,怪石的形状左大右小,犹如一只探出头的蜗牛。在其左侧,有微小的细竹二丛。

怪石右方,斜长出一株树叶脱尽、仅剩枝丫的古木,唯其枝干上端向左扭转、盘折上扬,展现遒劲的生命力。

除了竹叶和一些枝丫以浓墨描写,《枯木怪石图》画面其余部分,多用淡墨干笔画出,用笔迅疾,率意而为。画家作画已脱离物象形似的描写,转而追求绘画简淡天真的笔墨韵味

层叠迂迴的石块纹理

在画中,画家透过层叠迂迴的石块纹理,拔地傲踞的枯树枝枒,展露出笔墨趣味,流畅运笔带出潇洒的飞白效果,勾勒树石的线条遒劲有力,使作品跳脱“肖似”的美学框架,表现写意的艺术性。

《枯木竹石图》上无款印,但有宋代刘良佐和米芾诗跋,且符合宋人描述的画家风格,因此被视为苏轼真品。

拔地傲踞的枯树枝枒

米芾《画史》记载:“子瞻作枯木,枝干虯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如期胸中盘郁也。

米芾的这一记录,与《枯木怪石图》的画面所绘不谋而合。其描述与画中盘曲的枯木及石皴盘旋如涡的怪石形象相印证,画作也被认为,就是苏轼枯木竹石画的典型。

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也在其《古书画过眼要录》中,提过此件《枯木怪木图》,文中如此描述:坡上一大圆石偃卧。右方斜出枯木一株,上端向左扭转,枝作鹿角形。右边有小竹二丛,树下有衰草数十茎。……

怪石边的小竹

画作果真为苏轼所作?他为何会画出这样一幅作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为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书法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四家”之首。他写下无数传世名作,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大文豪、词人、书法家。

作为北宋文坛、书坛领袖,苏轼的诗词、文学与书法很早就获得后世认可这么一位旷世奇才,果真还善于丹青?

在《枯木怪石图》的重新面世之时,也出现不少质疑之声,但多为质疑米跋真伪问题,认为其书法用笔飘忽,少意气,或与画作同样存在真赝之疑。

然而,研究者将画作与受到苏轼影响的同时代画家作品相比较,作为辅证的同时代其他画家的作品,

实际上,绘画不过是他闲暇之余,寄托于物、遣兴抒怀的墨戏之作

《治平帖卷》中的苏轼像

研究者认为,苏轼真正从一个绘画鉴赏者转变为创作者,已是其40多岁以后。

苏轼作画的起因之一,可能是受其表兄文同影响,文同是北宋著名的墨竹画家,也是“湖州竹派”的代表。

文同《墨竹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相对于苏轼传世书法作品,其存世画作寥若星辰,流传有绪,争议较少的苏轼画作,存世仅有三件:《潇湘竹石图》(中国美术馆),《苏轼枯木竹石、文同墨竹合卷》(上海博物馆),其余一件,便是2019年现身拍卖市场,以4.6亿港元成交的《枯木怪石图》。

相较于《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则是象征性、哲学化的创作,枯木盘曲的枝干势若虬龙,宛然兀立于崖壁,更突出苏东坡刚毅与遒劲的一面。

《潇湘竹石图》更具叙事性,也是苏东坡文学化的创作,画作将作者的人生际遇与“潇湘夜雨”的意境的结合在一起,突出苏东坡“柔软”的一面。

苏轼《潇湘竹石图》中国美术馆藏

如此一幅草草挥笔而就的简单画作,为何如此收到追捧?《枯木怪石图》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苏轼曾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在他看来,绘画不应该只求形似,而是讲究画作意趣与笔墨间的趣味。《枯木怪石图》为苏轼实践“文人画论”的重要画作。

根据苏轼同时代友人的记载也可看出,东坡作画与职业画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他已达到很随意的“墨戏”地步,信手拈来,和写字一样。因此,在张珩的《木雁斋笔记中》写道:此画纯以笔墨趣味胜,若以法度揆之,则失矣。用笔之柔润虚和,历朝未见其匹,盖纯从书法中来者

盘曲的枯木

因此,苏轼所画怪石,就如其书法作品一样,借画以表达内心的感受,诚如米芾《画史》所言,“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苏轼坎坷的命运,造就其非凡的人生。他曾因卷入“乌台诗案”被贬谪外放,也因旷世之才被当朝皇帝免于死罪。他旷达超然,纵横恣肆,“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曾经“一肚皮不合时宜”。

《枯木怪石图》中,那旋转的怪石,似乎抒发其胸中压抑的不平之气,也只有东坡能画出。王安石诗:“看似容易最奇崛,成如容易最艰辛。”可谓正是《枯木怪石图》的写照,千百年来,谁又能写出东坡寥寥几笔的木石意境?

树下衰草数十茎

关于《枯木怪石图》

画作以4.6亿港元的成交价,跻身历年中国古代书画高价排行榜前三名;

流失海外80载,是有一件重要的海外回流文物;

作品构图异常简单平稳,画面单纯;

作品完成之后,便深受皇家、文人雅士的喜爱;

作品为苏轼“文人画”理论的代表之作。

阅读数 5.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