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暴君尼禄被杀;后果:西罗马衰败亡国。
文/李宁馨
前因
暴君尼禄被杀:暴君尼禄因荒淫残忍被人民敌视最终被愤怒的人民杀害。
公元80年,强大的罗马帝国首都一片欢腾雀跃,居民们纷纷涌入位于城中的一座气势恢宏古典华丽的圆形建筑内,那里即将开始一场规模宏大的庆祝典礼。
这座建筑,就是大名鼎鼎的罗马竞技场(又名罗马斗兽场),这场典礼的目的就是庆祝它的正式落成。

八年前,新的皇帝韦帕芗登上皇位。然而之前残忍荒淫的暴君尼禄给人民带来的恐惧还没有消除,新的皇帝能不能做好皇帝让他们十分怀疑。。
这对韦帕芗来说,可大事不妙。他之所以能获得皇位,很大程度上依靠人民的拥护。一旦人民抛弃了他,他也会沦落到和尼禄一样的下场。
所以为了让人民信任自己,拥护自己的皇帝之位,韦帕芗决定修建大型竞技场作为公共娱乐设施。也许是展现自己做好皇帝的决心,竞技场的地基下面就是暴君尼禄宫殿的废墟。
值得一提的是,竞技场门口的高达三十六点五米的巨大青铜雕像,是由暴君尼禄的雕像改造成的。
根据流传下来的一些记载,虽然古罗马帝国当时国力雄厚,但是之前多位皇帝的挥霍和内战,导致财政紧张。竞技场的修建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光大理石的运输都需要一笔巨款。因此,皇帝韦帕芗其实颇为头疼,他收到大臣的报告后就不断思考如何消减经费。
而韦帕芗在仔细思考后,又把念头转到了尼禄的身上。前面说过罗马竞技场本来就是在尼禄的宫殿遗址上建造的,在此之前竞技场的原址其实是景观湖。而尼禄留下的相关宝物可十分丰盛,加上他本来就臭名昭著人人喊打,即使利用了他的东西也不会引起人民的不满。恰好尼禄好大喜功,他的雕像十分气派,和竞技场想要表现出的风格非常符合。

于是韦帕芗将设计师和雕刻家叫来,让他们改造尼禄的雕像,放在竞技场门口作为装饰,来展现竞技场的气势和地位。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在意大利语中,竞技场的名字就是“巨大雕像”的意思。这显然不在韦帕芗的计划之内,他给竞技场起的大名带有自己家族的姓氏。韦帕芗希望这座伟大的建筑可以将自己家族的荣誉一直承载下去。没想到最后流传的反而是“巨大雕像”。
韦帕芗死于竞技场建成之前,最终没有亲眼见到自己八年来心心念念的成果。临死前韦帕芗嘱咐儿子一定要建成竞技场,而他的儿子遵从了父亲的遗愿,竞技场最终完工时举行了长达一百天的庆祝活动。
尼禄在历史上是一位残忍无情最后被人民处决的暴君,他的雕像竖立在竞技场外数千年,也许在罗马人看来,这是一种无言的处罚,代表这位被人民视为敌人的皇帝在死后也无法得到安灵,而是不得不一直站立在竞技场前,为罗马人民站岗。
竞技场内最受欢迎的是斗兽表演,角斗士和猛兽的激烈搏斗激发起罗马人最原始的兴奋和激动。那时候,角斗士虽然地位卑贱,但是在斗兽场内他就是最受欢迎的英雄。英俊年轻的角斗士往往能获得全场观众的注目。
罗马竞技场作为当时的地标性建筑,不仅可以容纳几千名观众同时观看表演,还能够灌水表演“海战”。即使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看也会觉得十分不可思议,对当时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这样豪华的竞技场彰显罗马作为西方世界最强统治者的身份,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为自己的国家拥有这样宏伟的竞技场而感到自豪。

竞技场的修建隐约折射出罗马人本质里对于娱乐的欲望。在罗马帝国达到鼎盛后,贵族们日益沉迷于各种享乐,对于工作和国家的事务不放在心上。据说当时贵族在宴会上吃饱后就会吐掉,以便空出肚子继续享受美食。罗马的河流都充满呕吐物的臭味。罗马人的堕落可想而知,整个国家弥漫着懒惰和贪婪的气息。最终,在罗马分为两部分后,不思进取日渐衰败的西罗马帝国灭亡了,而古罗马的斗兽活动也从此被命令禁止开展。于是罗马竞技场孤独地挺立在大地之上,为世人展示着罗马曾经的辉煌……
后果
西罗马衰败亡国:罗马人沉迷娱乐享受,国力逐渐衰弱,最终亡国。
结论:古罗马竞技场代表着当时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强大也代表着罗马人对享乐的追求,是人类建筑历史上的一朵夺目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