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塞尔柱人崛起;后果:罗曼努斯四世之死。
文/齐书妍
前因
塞尔柱人崛起:1040年,塞尔柱人打败了阿拉伯人的伽色尼王朝,建立起塞尔柱帝国。
1071年,拜占庭与塞尔柱人间爆发的曼齐刻尔战役,是给国势衰微的拜占庭的沉重一击。罗曼努斯四世原本信心十足,却由于判断失误、雇佣兵叛变、遭遇埋伏等原因,败给了塞尔柱人。
罗曼努斯四世对抗击塞尔柱人的战役充满信心。这位皇帝本就是军人出身,还曾成功指挥过几场抗击突厥人的战役。罗曼努斯四世很轻敌,认为对手只不过是野蛮的劫匪,碰到拜占庭的正规军便会一触即溃;他没有考虑到,从前的几任皇帝不重视国防建设,帝国军队早已今不如昔。

曼奇克尔地理位置
更重要的是,此时,拜占庭的整体国力正呈衰落态势。几任软弱的皇帝无力控制军队,导致各省军事将领与大地主联合,土地日趋私人化、封建化。大地产的膨胀不仅瓦解了原先的军区制,使得打仗只能靠雇佣兵,还减少了国家的岁入,财政情况恶化。国力的衰弱是外敌入侵的可乘之机。
再来看看拜占庭此时的对手。塞尔柱人是一支伊斯兰化了的突厥人。1040年,塞尔柱人打败了阿拉伯人的伽色尼王朝,建立起塞尔柱帝国。他们并未就此停止扩张的脚步,而是将目光投往了小亚细亚地区。
小亚细亚半岛位于东地中海沿岸,自拜占庭建国以来都是归其所有的。七世纪阿拉伯人崛起以后,小亚细亚成为了拜占庭抵抗阿拉伯人进攻的堡垒。君士坦丁十世时期,小亚细亚东部的亚美尼亚被塞尔柱人征服,还在叙利亚等地到处劫掠。
斗志昂扬的罗曼努斯准备给塞尔柱人一个教训,并收复亚美尼亚。1071年三月,罗曼努斯率领军队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向小亚细亚前进。安营扎寨后,皇帝决定兵分两路,自己只带着一支约四万人的部队,去攻打曼齐刻尔。此时,塞尔柱国王阿尔斯兰正在着手推翻另一个伊斯兰政权法蒂玛王朝。直到五月他才得知罗曼努斯的入侵,便立刻集结人马前来迎战。

战前羞辱塞尔柱使者的罗曼努斯
曼齐刻尔要塞很快就被罗曼努斯成功攻下。但是,他却不知道危险的临近。向其他方向行军的另一支拜占庭军队,已经遭遇了塞尔柱人并被打败,这个消息却没有被报告给罗曼努斯。待到敌人出现后,他错误地判断这只是一些小规模的骚扰者。直到晚上的时候,拜占庭营地遭到大批塞尔柱人的袭击,罗曼努斯才意识到严重性。
当时,拜占庭雇佣兵的成分参差不齐,其中有许多民族的人与突厥人有亲缘关系,他们是拜占庭军队中最为不稳定的部分,很容易叛变。在战役开始前不久,拜占庭军队中的乌齐人就投靠了塞尔柱人,这给其他士兵造成了极大的不安。而在此时的紧要关头,又有大量的突厥雇佣军叛逃,连最为信任的将军都不知去向。
拜占庭的步兵和弓箭手,在遭遇塞尔柱人的轻骑兵后损失惨重。塞尔柱人时游牧民族出身,擅长骑射,远比拜占庭军机动灵活,还精通埋伏和诱敌等策略。拜占庭军欲将敌人逐出平原,进入山谷后才发现是个圈套,暗箭袭来,只好慌忙撤军。

得胜的突厥骑兵高举缴获的拜占庭军旗
罗曼努斯被俘虏到塞尔柱人营帐中后,阿尔斯兰竟对他友好相待。阿尔斯兰问道:“如果我被你俘虏,你会怎么做?”罗曼努斯回答,或许会杀了他。于是,阿尔斯兰这样说道:“我对你的惩罚更严厉,我将饶恕你,你将获得自由。”
这“自由”确实是比死亡更为严厉的惩罚。罗曼努斯被迫签下耻辱的合约后,以重金赎身,并向塞尔柱人纳年贡后获释。但他回到首都时,却发现皇位上已经坐了新帝。战败使得罗曼努斯失去了威信,连他的名字都被从皇帝名册中取消,以表示基督对他的愤怒。新帝迈克尔七世派人把罗曼努斯的眼睛刺瞎,并将他流放。
后果
罗曼努斯四世之死:1071年,罗曼努斯被俘虏后归国,被刺瞎双眼并流放至死。
结论:曼齐刻尔战役的失败,导致拜占庭帝国彻底失去了小亚细亚这一重要兵源地和农业产区。此后的拜占庭不仅疆域萎缩,国力也日渐衰微,其强权只能建立在精明的内外政策之上,而且只能获得短暂的成功,再不复往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