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土木堡之变;后果:曹石之变
文/全历史 王莫失
前因:
土木堡之变
1457年(景泰八年)的正月十六,北京城的百姓还沉浸在元宵佳节的喜悦中,而此时在紫禁城的东华门外,一队全副武装的甲兵正准备夺门而入。突然,人群中一位身穿黄袍的男子走上前大喊:“开门!我是太上皇!”
没错!此人正是八年前土木堡之变中被蒙古掳走的明英宗朱祁镇,如今他要夺回他八年前失去的皇位。东华门缓缓而开,朱祁镇直入奉天殿,接着百官纷纷赶来,奉天门外,此事的策划者徐有贞洋洋得意,对着群臣宣布:“太上皇复辟了!”随后带头跪拜,高呼万岁。
此时在斋宫内,卧病在床的景泰帝朱祁钰也听到了外面的呼喊声,他问身边的小太监是怎么回事,小太监回答说太上皇复辟了。朱祁钰沉默片刻,随后闭上双眼,说了三个字:“好,好,好。”他做梦也没想到八年后要再将皇位还给哥哥朱祁镇,正如他没想到八年前他会坐上这皇帝之位一样。
八年前,土木堡之变英宗被蒙古人掳走,朱祁钰在于谦等人的拥护下,继承了皇位,击退了蒙古人。可谁都想不到,就在第二年,蒙古人竟然将抓走的英宗放了回来。可是此时的朱祁钰已然迷恋上了做皇帝的感觉,于是将“太上皇”朱祁镇关在了南宫,派人把门上了锁,砍去了周围的树木,这一关就是七年。
在这七年里,朱祁钰一边派锦衣卫监视着朱祁镇,一边另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祁钰没算到他儿子的命太短,被立为太子的第二年就死了。也没算到自己的寿命,结果一病不起。就在自己快不行的时候,朱祁钰找来了负责皇城守备的大将石亨,托付他负责祭祀的事。结果这下却给了石亨可乘之机。
石亨作为京师保卫战的功臣,一直被于谦压制,如今朱祁钰病重,他感觉自己的飞黄腾达的机会来了,于是他联合了宫内的太监曹吉祥,策划拥立关在南宫内的英宗朱祁镇复辟。不过这两个人一个武将,一个太监,显然还缺一个出谋划策的人。曹吉祥想起了当初因为“南迁”之事被于谦怒斥的徐有贞。
结果,二人找上徐有贞真可谓一拍即合。相比之下,徐有贞整整压抑了八年,他更需要这次青云直上的机会。他当即为这场复辟做了周密的部署:先是召集城外军队进城;接着由石亨打开宫门;最后带着英宗直接去奉天殿,向来朝拜的百官宣布复位。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兵不血刃。时隔八年,英宗再次登上皇位。而参与策划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都如偿所愿,加官进爵。
但是,这件事还没完,因为有一个人必须得死,那就是于谦!徐有贞对朱祁镇说:“不杀于谦,此举无名!”当初拥立朱祁钰的就是于谦,如今复辟成功,于谦这个人必须得杀,否则名不正言不顺。英宗虽然也认为于谦有功,但思来想去,感觉徐有贞的话有道理,最终决定将于谦斩首。

七日后,在崇文门外,于谦被斩首,他的身后就是八年前他曾誓死保卫的北京城。于谦死后被抄家,可负责抄家的官员发现这个位极人臣的明朝一品大员家里竟然一贫如洗,除了当年朱祁钰赏赐的蟒袍和宝剑外,没有一点财物。
不久后,朝中上下为于谦鸣冤的人越来越多,而参与策划复辟的三个人,徐有贞被升为内阁首辅,开始专权擅政;石亨被封为忠国公,开始结党营私;曹吉祥执掌司礼监,协理京师军务,而私下里在大量侵吞田产。英宗渐渐发觉,自己不但错杀了忠臣。而且整场夺门之变,虽是为自己夺回了皇位,但是实为策划者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三人的政治投机。复辟后的朝局,不但没有变好,反正一片混乱,英宗必须想办法为这场政治闹剧收拾残局。
后果:
曹石之变
结论:石亨等三人策划夺门之变,成功拥立英宗复辟,以忠臣于谦一人之死,完成了明朝皇室内部的权力更迭,使皇位继承人又回归正统。但三人靠这场政治投机,使朝局出现一片混乱,为后来的曹石之变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