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为上海音乐学院前身,这是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院,为音乐教育事业与培养专业音乐人才奠定了基础。
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现为上海音乐学院)始建于1927年,是中国所有音乐院校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所。在国立音乐院成立之前,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创建,经历了近八、九十年时间的漫长的探索之路,直至国立音乐院的诞生,才正式建立起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揭开了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史的新页,开辟了由高等音乐学校来培养音乐专门人才的道路。

国立音专旧址(上海毕勋路19号)
1927年10月1日蔡元培就任南京政府大学院(后改为教育部)院长。在他的奔走下,政府通过了萧友梅提出的创立国立音乐学院的计划。萧作为“音乐院筹备员”,制订了极为详尽的办学计划(包括招生人数、筹建校舍、经费使用等)。

萧友梅
萧友梅原为国立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导师。1922年,经萧友梅提议,"音乐研究会"正式改建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并担任此该所教务主任。
在北京时期,萧友梅便有一个的愿望,就是在中国建立一所契合国际标准的音乐学院,为此他还多次向教育部提出计划。但遗憾的是,好消息没有等到,却等来了奉系军阀接管北京政权;其时的教育总长刘哲更以一句音乐“有伤社会风化”、“浪费国家钱财”,下令停办北京国立院校的所有音乐系科,萧友梅苦心经营了5年的北大音乐传习所也被迫解散。

萧友梅(右三)、黄自(左一)、贺绿汀(右一)等人合影1935年2月摄于国立音专
好在随着1927年10月1日蔡元培就任南京政府大学院(后改教育部)院长,萧友梅也毅然南下。后经蔡元培力争,政府终于通过了萧友梅创办国立音乐院的计划。
1927年,蔡元培支持他筹建中国第一所专业高等音乐教育机构:国立音乐院。1929年9月,他把音乐院改组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49年改"上海音乐院"),并且担任校长,直到病逝。他亲自设了"旧乐研革"课程(即中国古代音乐史),并自行编写教材。

萧友梅在11月27开学典礼上鼓励学生说:“伦敦皇家音乐院1823年成立时,只有20个学生,80年后增加到500人以上。大家共同努力,10年后就可以有500个同学了……这是对音乐院的唯一希望。”
萧友梅曾设想以后每年招收50名学生,10年500人,这也是萧友梅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前景的期待。此时蔡元培终因公务繁忙,遂于这年12月13日,任命萧友梅为国立音乐院代院长,第二年9月10日被聘为院长。

国立音专学生(持乐器者)
萧友梅上任后,按照自己的理想推进中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经数年殚精竭虑的努力,终于不负众望,使国立音专成为达标水准的中国最高音乐学府。培养了大批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如冼星海、贺绿汀、朗毓秀、温可铮、周小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