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朝鲜之役;后果:明神宗设立遵义府。
文/全历史 Spencerrr
前因
朝鲜之役:公元1592年至1598年间,明朝、朝鲜国与日本国丰臣政权之间爆发了朝鲜之役,牵制了大量的明朝军队。
公元1596年,播州(今贵州遵义地区)宣慰司使杨应龙公开反叛明朝统治,发动战争,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爆发。
播州地区从唐朝起就由杨氏世代盘踞着,到明初时已经传到了第二十一世。明朝廷用土司制度管理播州,播州的宣慰使、宣抚使等土司职位都是世袭的,他们不但能管理民众,还手握兵权,能控制自己的军队。

播州地图示意
这些土官俨然就是当地的“土皇帝”,他们不以大明律为法律,他们的意志就是当地的法律,可以随意逮捕、残杀当地的民众。
杨应龙是播州杨氏的第二十九代接班人,是一位典型的土皇帝。在播州,杨应龙飞扬跋扈,对播州人的统治极为残酷,只要他不开心,随手就杀了身边的人,连自己的结发妻子都不放过。
一方面,杨应龙对播州人民实行恐怖统治,另一方面,他对明朝大献殷勤——杨应龙刚刚袭任宣慰使是,多次帮明朝镇压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叛变,还向朝廷进贡木质很好的大树,深受明神宗的信任。
然而,当土皇帝久了,随着杨应龙的势力日益深厚,他便渐渐地不那么重视明朝廷了,动起了摆脱明朝控制的念头。
播州之役的时间地图
当时临近播州的贵州省地方长官——巡抚叶梦熊对于杨应龙的残暴事迹十分警惕,曾经上书明神宗要求朝廷制裁,自请发兵征讨播州。但管辖播州的四川官吏巡按李化龙却认为杨应龙没这个野心,明神宗就判定先不讨伐。
其实,按照明朝的规定,土司除了攻掠州县和俘杀朝廷官吏之外,并不受明朝的制裁。叶梦熊此举只是想让播州辖下的几个地方改土归流,归附明朝管理。
明神宗虽然决定不讨伐播州,但下令杨应龙向明朝捐金两万两,派兵五千,为明朝当时平朝鲜之乱立功以赎罪。
杨应龙对于明朝的怀疑很是厌恶,因此,表面上他交了“罚金”,暗中却拼命积蓄力量,引苗兵攻入四川、贵州、湖广的数十个屯堡与城镇,搜戮居民,奸淫掳掠,一心要割据播州之地称王。
公元1596年,实力已然雄厚的杨应龙最终公然起兵反明,正式走上了反叛的道路。当时,明朝廷将兵力重点放在朝鲜之役,对西南的军事部署不足。杨应龙因此更加肆无忌惮,不断出兵攻打周边,势力急速扩大。
直到公元1599年,随着朝鲜之役的结束,明军主力陆续回国,明朝才下了重手收拾杨应龙。
播州之役的时间地图
明神宗起用前任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总督四川、湖广、贵州三省军务,征浙江、福建、云南、广东等省将士,围剿杨应龙。
李化龙急速部署出剿,率24万军分八道进兵。各路明军猛攻,很快重新占领了了形势险要的战略要地娄山关。此后,杨应龙的叛军节节败退,不出几月便退回老巢播州。
公元1600年初夏,各路明兵于海龙屯会师,对杨应龙进行最后的围剿,杨应龙见大势已去,上吊自杀,其他叛军首领被押送京师处死,从此播州杨氏政权覆灭。
后果
明神宗设立遵义府:公元1601年,播州之乱平定后,明神宗下令将播州地方拆解,设立遵义府和平越府,分别归属明朝政府下的四川和贵州管辖。
结论:
播州土司杨氏的统治,经历唐至明五个朝代,杨家二十九世承袭,共725年,却因杨应龙被挑衅起祸而反叛朝廷以死亡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