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高卢行省建立;后果:高卢帝国成立。
文/全历史 张君恪
前因
纳博讷高卢行省建立:公元前121年,位于今法国朗格多克和普罗旺斯的高卢被罗马共和国征服,罗马人在这里建立了纳博讷高卢行省。
公元前58年,高卢人与罗马的军事统帅恺撒交战,高卢战争爆发。最后,高卢人被击败,高卢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一个行省。
此前,高卢人一直骚扰罗马北部边境。布匿战争中,高卢人协助汉尼拔统率的迦太基军队,几乎灭掉罗马。可以说,罗马与高卢之间有世仇。此外,高卢地域辽阔、土壤肥沃,是罗马一直想要征服的目标。
公元前60年,恺撒为了对抗罗马元老院,和庞培、克拉苏结成了“前三头同盟”。庞培此前率军为罗马平定叙利亚一带,在那建立了行省,在国内享有崇高威望;克拉苏长期从事奴隶贸易,财力雄厚。
相比之下,“三头”中恺撒的势力最弱,他就任山南高卢总督(管理之前罗马占领阿尔卑斯山南部高卢地区)后,为了争取政治资本,计划发动对山北高卢(位于今法国、低地三国、瑞士和德国的一部分)的战争。

机会很快就来了。
公元前58年,居住在山北高卢的一支赫尔维蒂人(今瑞士境内)向现在的法国卢姆河口迁移。
定居在卢姆河附近的另一支高卢人——爱杜依部落想阻挡赫尔维蒂人,但力量弱小。他们平时和罗马关系良好,所以向罗马求助。
接到消息后,恺撒率领了五个军团前往卢姆河,与赫尔维蒂人交战。交战过后,赫尔维蒂人惨败,只好向恺撒投降。
战争结束后,恺撒并没有撤出山北高卢,而是驻军当地。一年后,恺撒发动对高卢的全面侵略战争,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征服了高卢全境。
为了反抗罗马人的统治,高卢人经常发动武装起义,但规模较小,都被罗马人镇压了。
公元前52年,高卢阿尔韦尼人部落的韦桑热托里克斯,将主张与罗马和平相处的叔父赶下了族长之位,并以部落族长的名义向其他部落派遣使者,号召联合发动起义。
起义军很快就被组织了起来。韦桑热托里克斯担任起义军首领,他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命令各部落必须提交人质以保证履行盟约。
为切断罗马人给养供应,起义军实施了“焦土政策”,烧掉了罗马军行军沿途的城市和乡村。
韦桑热托里克斯派出了大量的侦察骑兵,找到罗马征粮队就立刻发动攻击。罗马军队的粮草供应很快出现了问题。

韦桑热托里克斯准备烧毁阿瓦里库姆(今法国布尔日市)时,当地的高卢人向他求情,希望能保留这座城市。韦桑热托里克斯出于怜悯,答应了当地人的请求。
但阿瓦里库姆的居民战斗力低下,在遭遇罗马军队围困后不久就被攻破了,城中几乎所有人都被罗马人屠杀。城中储存的大量粮食使得罗马人得到了补给。
恺撒意识到深陷高卢人的包围之中无法持久作战,他计划攻击阿尔韦尼人部落所在地——格尔戈维,以寻求和起义军的正面对决。
得知部落被进攻,韦桑热托里克斯果然回军救援。韦桑热托里克斯在与恺撒的一次交战中,取得了一次小胜利。恺撒随后率军撤退。
韦桑热托里克斯在与恺撒的正面交战中取得胜利后,大喜过望,越来越多的高卢部落也表示愿意追随他,反抗罗马人。于是他派军乘胜追击,在几乎包围恺撒的情况下,却被恺撒击败。
高卢人又陷入了被动状态,不得不撤到附近阿莱夏高地的城镇。韦桑热托里克斯在高卢人心中刚建立起来的威望,此时有崩溃的危险。他想依托阿莱夏高地,重演格尔戈维的辉煌。

但交战双方在阿莱夏高地修筑工事战斗了一个多月,仍然相持不下。
之后,起义军的援兵到来,也未能击退罗马军。
阿莱夏的起义军原本想将妇女和儿童放出去,减少粮食消耗,但被恺撒挡了回去。
起义军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后,发现围墙有一个缺口,所以发动了一次总攻,准备从那个缺口突围出去。
就在起义军即将突围成功时,恺撒亲自率军前往增援,罗马士兵看到恺撒后士气大增,立马发动反攻击溃了起义军。韦桑热托里克斯见到大势已去,只好向恺撒投降。
阿莱夏之战是高卢人最后一次大规模反抗罗马人的军事行动。此后,高卢被罗马彻底征服,成为了罗马的一个行省。
后果
高卢帝国成立:公元260年,高卢行省及其周边的三个行省从罗马帝国中独立出来,建立了高卢帝国。
结论:高卢战争使罗马的集权行省体制取代了松散的部落联盟,高卢人逐渐“罗马化”,即越来越多的高卢人开始说罗马人的语言、按照罗马的风格修建城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