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罗曼诺夫当选新沙皇;后果:彼得一世改革。
文/全历史 范范之辈
前因
罗曼诺夫当选新沙皇:公元1613年,罗曼诺夫在克里姆林宫召开的全国700人贵族会议中,被推举为新沙皇,从此结束了留克里王朝的莫斯科公国时代,开启了罗曼诺夫王朝时期。七十年后,他的孙子彼得即位。
公元1682年4月,年仅十岁的彼得继任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新沙皇。他就是日后建立俄罗斯帝国的彼得一世大帝。

小时候的彼得一世
但此刻,彼得的沙皇之位是在两个家族集团的争斗中夺得的。
几个月前,上一任沙皇突然离世,并没有留下继承人。于是,两个小王孙伊凡和彼得身后的外戚家族矛盾不可避免,它们是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和纳雷什金家族。
与彼得一样拥有继承资格的伊凡王子虽然先天患有败血症,智力迟钝,可他有一个野心勃勃的姐姐索菲娅公主。
索菲娅正是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的核心人物,她想扶植傻弟弟伊凡上位,进而把持朝政。于是,她在身边笼络了一群有学识、有威望的人才,如宠臣瓦西里公爵,不仅游历欧洲各国,精通多门语言,而且是莫斯科公国的贵族出身。

成年后的彼得一世
这样的形势对于彼得来说,极为不利。因为支撑彼得王子的纳雷什家族没有一个有公信力的人物。
这天,在克里姆林宫聚集了许多大贵族、高级僧侣、商贾以及一般市民代表。他们是来讨论由谁继任新沙皇。期间,两个家族人员争吵起来了,几乎到了动手的地步。这时,一个关键人物的表态,让这次帝位争夺战发生了反转,他就是东正教的总主教。
要知道,当时宗教势力的影响有时可以左右世俗政权。总主教最终站在了彼得一方,因为他考虑到索菲娅公主的强大会影响自己在中间的权衡地位。就这样,平时对索菲娅敢怒不敢言的平民阶层也跟着支持了彼得。
结果,彼得意外地接任沙皇之位,成为了彼得一世。但彼得的敌人仍然存在,斗争也才刚刚开始。

索菲娅公主
索菲娅公主不甘心错失皇位,她需要一个有利的工具来帮他夺回权力。那就是射击军。射击军是上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时期伊凡雷帝建立的军队,专门由一些手工业者、商人组成。这是一支类似御林军一样的特殊军队。
索菲娅得知此时射击军因为长官欺压士兵,克扣军饷,引起了士兵的骚乱和不满。于是,索菲娅利用这个机会,散布谣言说他们的长官都是出自彼得家族,甚至谎称彼得家族已经暗杀了竞争者伊凡王子。从而,将士兵的仇恨引向了新继位的小沙皇彼得一世。
就在彼得一世即位不到一个月,索菲娅煽动的射击军就开始行动了。5月15日这天,索菲娅鼓动这些士兵们打着旗帜,擂着战鼓,涌向沙皇居住的克里姆林宫。他们高呼彼得家族杀死伊凡王子,他们要保卫沙皇家族,也就是索菲娅代表的家族。
此时的彼得一世只是一个10岁的孩子,自然会被这样混乱的场面吓到。于是,彼得的母亲纳塔利娅皇后站了出来,带着彼得和伊凡王子走出皇宫,来到射击军面前。
射击军的士兵们顿时都安静了下来,因为伊凡王子安然无恙,并没有像传言那样被暗杀。但这场骚乱并没有因此平息,突然几个士兵冲出队伍,以严惩叛徒为名,杀死了几位彼得家族的成员,其中就包括彼得一世的两个舅舅。
就在射击军的支持下,索菲娅公主成功地将自己的弟弟伊凡扶上了沙皇之位,成为伊凡五世,形成了与彼得一世共治的局势,而索菲娅自己成为摄政。由于之前的俄罗斯公国经历过二皇共治的经历,所以彼得与伊凡共治对于民众来说是能够接受的。

伊凡五世
就这样,彼得一世名义上是沙皇,但国家大权却掌握在他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娅公主手中,而彼得和伊凡只是起到装潢门面的角色,如参加教堂的礼拜仪式,接见外国使节等。甚至彼得一世根本没资格住在克里姆林宫,而是住在附近的村庄里。
正是从小生活并接触这样的底层生活,让后来掌权的彼得一世愿意从底层选拔真正的人才,成为他开展改革大业、建立俄罗斯帝国的特色和基础。
后果
彼得一世改革:在彼得即位初期(1682年-1696年),实权掌握在异母姐姐索菲娅公主手中。直到1721年,彼得通过政变夺权,开始全面改革,向西欧学习先进技术,从而成就了俄罗斯帝国。
结论:彼得一世即位却没有获得实权。索菲娅公主的专权决定了彼得一世只有通过政变,才能夺回政权、建立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