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因:《尼西阿斯和约》签订;结果:三十寡头统治
起因:
《尼西阿斯和约》签订
公元前415年,就在雅典大军即将远征西西里之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夜之间,雅典城中所有的赫尔墨斯神像都遭到了破坏,这可是前所未闻的渎神案件,对于这次远征行动来说是个不祥的预兆,这件神秘的渎神案为西西里远征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时远征西西里,可以说是雅典为了打破战略困局做的选择。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此时已经进行了十多年,虽然在前不久,双方签订了《尼西阿斯和约》,约定停战50年。
但是,无论是雅典还是斯巴达,他们都清楚。当时的停战是双方在迫不得已情况下做出的选择。但暗地里,这两个城邦还在默默较劲,谁都不服谁。尤其是斯巴达,当初他许诺为伯罗奔尼撒同盟的盟友们讨回公道,击垮雅典帝国,如今却主动求和,颜面尽失,斯巴达昔日的盟友们怨气重重,纷纷背弃斯巴达,甚至斯巴达自己也开始动摇,反对雅典的呼声日益喧嚣。
就在停战的这段时间里,雅典政局也出现了新变化。
斯巴达的时间地图
一个叫阿尔西比亚德的小伙子在政坛上崭露头角。这是一个出身富贵,又相貌英俊的年轻人,优越的家境使他形成了一副傲慢乖戾的性格,他的大胆跳脱,和一点点小聪明,博得了雅典人的欢迎。更重要的是,与克里昂之辈不同,阿尔西比亚德是个天生领兵作战的材料,不仅极有天赋,且经验十足,因而收获了不少信任。
与尼西阿斯一直追求稳扎稳打,笼络周边城邦的保守作风恰恰相反,阿尔西比亚德一直惦记着搞一番大事业。在他看来,这次的和约根本不靠谱,因此,他一直在暗中煽动雅典人重启战事,寻找一个出兵的机会。
现在,机会来了。
公元前416年,西西里岛上发生内乱,岛上分裂成亲雅典和亲斯巴达的两派,亲雅典的一方向雅典求援,并承诺向雅典提供战争经费。雅典人早就对西西里这块肥肉打起了主意,他们迫不及待地派出使节打探西西里的局势。使节们带回来的消息让所有人都为之振奋:数不清的银块和金子做成的祭祀器皿。对于阿尔西比亚德来说,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被金钱蒙蔽了双眼的雅典民众也都盲目地支持他。
一向谨慎的尼西阿斯试图劝说雅典人冷静下来,可越是这样,雅典人却越相信他,任命尼西阿斯与阿尔西比亚德共同统率大军。公元前415年,雅典远征军正满怀信心地开往西西里的战场。
可阿尔西比亚德扬名的愿望还是落空了。
就在临行前,雅典城内的所有赫尔墨斯神像都在一夜之间被损坏了,在虔诚的雅典人眼中,这可是远征的凶兆。一时所有人都群情激奋,急于找到这件渎神案的幕后黑手。线索纷纷指向了已经出征的阿尔西比亚德,就这样,阿尔西比亚德在不在场的情况下,被公民大会判处死刑,他匆忙逃亡斯巴达,请求庇护。
雅典远征军的指挥权如今到了尼西阿斯的手中,可尼西阿斯的稳妥却不适合领兵作战,他带领雅典大军取得了不少小规模的胜利,却始终没有乘胜追击,让敌人失去还手之力。更要命的是,阿尔西比亚德此时正在斯巴达,认为自己蒙受了不白之冤,他努力说服斯巴达人出动军队向雅典人复仇。公元前414年,斯巴达派出舰队,他们的目标正是在西西里的雅典水军。
如果雅典人能够看清局势,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尼西阿斯详实地写信汇报了他们目前的艰难情况,并称自己病重难堪大任,请辞将军一职。可是被金钱和胜利冲昏了头脑的雅典人拒绝了他的请求,又派去另一支规模不亚于先前的大军。就这样,雅典人彻底错过了挽回这一切的机会。
赫尔墨斯
同年8月,雅典远征军被赶来的斯巴达舰队和叙拉古军队围困在海湾。在粮道断绝的情况下,尼西阿斯终于做出了撤军的决定。也许是天意要给雅典人这样的磨难,就在他们打算趁敌人不备撤离的夜里,天空中的一轮满月竟发生了月食。希腊人将这视为神灵的预警,为了平息士兵中的骚乱,尼西阿斯不得不推迟了撤离的时间。然而,就是这次的犹豫,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9月,在斯巴达和叙拉古军队的围攻下,雅典远征军从海陆两线都被击溃。约7000雅典人被俘虏,尼西阿斯也落入敌人之手,并惨遭处死。
西西里远征的失败给了雅典沉重一击,这既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转折点,也是雅典帝国命运的转折点。 经此一役,雅典已经再没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安全,更不要提重拾旧日的威严了。
眼见着雅典式微,之前受过雅典欺负的城邦都掉过头来反击,斯巴达也不例外。公元前405年,斯巴达舰队向雅典水军发起进攻,击沉和俘获的雅典战船足足有两百艘之多,斯巴达将希腊世界的海陆霸权都紧紧握在自己手中。
结果:
三十寡头统治
结论:公元前404年,雅典不得不接受了斯巴达的苛刻和约,承认斯巴达在希腊世界的霸权,并接受斯巴达建立的“三十寡头”统治。西西里远征是雅典民众在狂热中做出的错误决定,经此一战,雅典的经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雅典的帝国梦也彻底破灭,从此走上了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