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果:签订《大王和约》
前因:
公元前396年,斯巴达国王阿格西劳斯率领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波斯军队发动进攻。波斯人慌不择路,大批的波斯士兵在过河的时候被杀死。其余的波斯人也都各自逃跑。斯巴达军队紧追不舍,并缴获了大量战利品。
可是,在不到十年前才结束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还很热情地请波斯帮自己一块儿打雅典。大家怎么说翻脸就翻脸了呢?这一切,还得从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说起。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斯巴达成了希腊的“老大”。他立刻拿挑头和自己作对的雅典“开刀”。雅典组织成立的提洛同盟先给解散了,同盟的成员国让斯达巴统统收到自己手下。
而且,斯巴达还在雅典扶植了一个傀儡政权,由30个人组成。所以历史上称它为“三十僭主”。他们整天盯着雅典人。只要有谁被怀疑想反抗,就立刻抓人抄家。有的人起来抗议,就统统被杀了。据统计,伯罗奔尼撒战争后的10年里,被这个傀儡政权杀掉的雅典人比被斯巴达军队直接杀掉的还要多。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时间地图
至于其他城邦,受到的待遇也差不多。这么一来,大家都希望能再出一个雅典这样的“带头大哥”,和斯巴达人好好干一场。
但斯巴达的军队实在太厉害了,其他城邦一时也不敢动。斯巴达觉得自己已经没啥好怕的了。但没想到的是,还是出了问题,而根源就在波斯那里。
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斯巴达曾经向波斯许诺:一旦战争胜利,就把小亚细亚沿岸的希腊城邦送给波斯。可是,仗都打完好久了,斯巴达对这事一直“黑不提、白不提”。其实,倒不是斯巴达想赖账,而是那些城邦已经独立了。斯巴达觉得如果把它们送给波斯,恐怕会引发不稳定。所以,干脆就在那装傻充愣。
就在这时,波斯国王大流士二世在公元前404年去世。俩儿子为了争王位,展开一番厮杀。最终,大儿子阿尔塔薛西斯二世赢了,可二儿子居鲁士不服,就去找斯巴达,要斯巴达帮自己赢回王位。事成之后,他会给一大笔好处费。
生性好战,而且头脑简单的斯巴达人,竟然真的去帮居鲁士抢夺王位。但是,战争还没打多久,居鲁士就阵亡了,好处费也就泡汤了。而这让波斯对斯巴达更加恨之入骨。公元前399年,波斯和斯巴达爆发了激烈的战争。波斯本想新账老账一起算。可没想到斯巴达军队的战斗力实在太猛了,战争刚一开始,波斯便遭遇惨败。
不过,庞大的波斯帝国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一早就知道希腊其他城邦恨斯巴达好久了。所以,波斯就暗中派人四处传闲话,又收买一些对斯巴达不满的希腊大城邦。功夫不负有心人,雅典、底比斯、科林斯等城邦终于组成了反斯巴达同盟,并在公元前395年向斯巴达宣战。因为同盟成员曾在科林斯召开军事会议,所以这场战争就被称为“科林斯战争”。
关于科林斯战争的画作
科林斯战争爆发后,斯巴达立刻遭遇两面夹击,节节败退。阿格西劳斯还准备在波斯好好再打两下过过瘾,但听说国内形势不妙,赶紧赶了回去。波斯也就转危为安了。
后来,反斯巴达同盟和斯巴达打了近8年。在这段时间里,波斯暗中给反斯巴达同盟钱,让他们可以扩建军队、加固城墙,提升战斗力。同盟越打越厉害,斯巴达根本招架不住。比如,公元前394年,在克尼达斯海角,斯巴达舰队就被击溃,海上霸权被彻底终结。
斯巴达一看,就只好又去找波斯帮忙。波斯本来也就是想牵制下斯巴达,让它别那么嚣张。如今,反斯巴达同盟越来越厉害,有可能威胁到自己。所以,波斯就立刻出面施压,叫停了同盟的行动。
公元前387年,斯巴达和波斯签订了《大王和约》。和约规定小亚细亚沿岸的希腊城邦和塞浦路斯岛归波斯。而除了斯巴达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外,其他的希腊同盟都得“散伙”。
如此,有了波斯撑腰的斯巴达继续在希腊作威作福。但因为此前斯巴达在战争中的表现,已然让希腊其他城邦不再服他。这些城邦都憋着一口气,想找机会给斯巴达致命一击。
后果:
签订《大王和约》
结论:科林斯战争使斯巴达与反斯巴达同盟元气大伤,波斯成了希腊的主宰。斯巴达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也被打破,斯巴达的霸权由此开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