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之死: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弊端
前因:西方哲学的发展;后果:古希腊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前因:

西方哲学的发展

公元前399年,在雅典城邦一所坚固阴暗的监狱中,被判处死刑的苏格拉底在众多亲人和学生的注视下,镇定自若地服下了毒药,慷慨赴死,这位神秘哲学家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苏格拉底为何被判处死刑?他在死亡面前又为何毫无惧色呢?

这一切要从苏格拉底本人的传奇经历谈起。

苏格拉底出生于希波战争完全胜利之际的一个普通家庭,见证了伯利克里的黄金时期,自由论辩的社会风气对苏格拉底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的一个分水岭,在他之前的泰勒斯等哲学家都注重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体的研究,但是他开始了哲学对人类伦理的研究。

他称自己是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自己的思想,他最喜欢使用的就是“诘问式”,不断通过提问和谈话使人们了解自己的无知,从而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念,这为启发式教育奠定了基础,也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被称为西方的孔子。但是,他并没有像孔子那样创办私塾或者学校,那么他是如何开展教育工作的呢?事实上,你可以在任何公开的场合看见苏格拉底的身影,广场、庙宇、街头都可以成为他施教的课堂,而他施教的对象,可以是平民,也可以是贵族;可以是老年人,也可以是青年人……他不收取一分学费,只为了自己对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苏格拉底的教学中有过这样一件事:在开学的第一天,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手臂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说着,他做了一遍示范。“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呢。可是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问的时候,他的全部学生中却只有一个人坚持了下来,后来这个人成为了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他就是柏拉图

苏格拉底一生成就斐然,是雅典远近闻名的大人物,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随着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的恢复,自己有一天会被扣上藐视传统宗教、腐化青年等罪名,并因此锒铛入狱,最终走向死亡。

让我们回到两千四百多年前的那一天,在雅典的500人大法庭上,一场对苏格拉底的控诉吸引了整座城邦的关注。此时的被告苏格拉底已是古稀之年,而原告主要是以美莱斯特为首的三名雅典公民。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苏格拉底的时间地图

按照当时的审判程序,审判主要分为两轮,第一轮决定被告是否有罪,由双方进行指控和辩护,陪审团投票,第二轮决定何种处罚方式,由原告和被告各自提出一种方式,陪审团进行投票。

在苏格拉底案的第一轮审判中,美莱斯特控诉苏格拉底两大罪状,其一是侮辱雅典神,其二是煽动青年。面对莫须有的罪名,苏格拉底临危不乱,运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轻而易举地进行了驳斥,但陪审团仍然以280票对220票的结果判处苏格拉底有罪。

但是,在第二轮的审判中,苏格拉底开玩笑一样地提出希望罚款一百德拉克马完事,这种戏谑的方式和藐视法庭的态度激怒了陪审团,法庭最终以360票对140票的结果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苏格拉底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两项没有确凿犯罪证据的指控会将他推进死刑的深渊,但按照当时的审判程序,只要陪审团以多数投票认定犯罪行为和处罚方式,苏格拉底就没有反抗的余地了。

苏格拉底雕像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一经宣布,他就被关进了监狱,此时刚好赶上雅典派去神圣德洛斯岛举行阿波罗祭祀活动的船只还没回来,为了保证仪式的纯洁性,这个时间段被认为是不能处决犯人的。前来探望苏格拉底的亲人和学生劝苏格拉底乞求赦免和越狱,但被他严词拒绝。苏格拉底慷慨陈词,他认为自己既然是雅典公民,就必须遵守雅典的法律,虽然自己有机会乞求宽恕,但他宁愿死也不愿意卑躬屈膝地乞求苟且偷生。

他用自己的选择践行了他对于理想世界的主张,即城邦必须有权威法律的约束。苏格拉底的一番陈述感动了在场的亲朋和学生,他们也不再劝阻,就这样,苏格拉底毅然接过狱卒递来的毒酒,饮鸩自尽。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苏格拉底的死是古希腊集体民主政治下一场暴力的狂欢,彰显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泛滥以及对法律的滥用,他的死亡是雅典城邦的悲剧,是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的表现。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苏格拉底的死却在希腊法治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以法律的名义判处自己死刑,践行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原则,捍卫了古希腊城邦法治文明的尊严,进一步促进了后人对于自由、民主与法治的思考。

后果:

古希腊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结论:苏格拉底的死维护了雅典法律的尊严,但它是古希腊集体民主政治下一场暴力的狂欢,是对民主和法律的滥用。

阅读数 4.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