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彼得大帝即位;后果:彼得一世改革
文/全历史 范范之辈
前因
彼得大帝即位:公元1682年,年仅十岁的彼得继任罗曼诺夫王朝的新沙皇,但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娅公主却利用射击军士兵夺得了摄政的实权,架空了小彼得一世。
1689年8月7日深夜,彼得率领自己建立的“少年军”,平息了姐姐索菲娅公主策动的射击军叛乱。事后,彼得一世将专权的索菲娅公主监禁在修道院,宫廷政变以彼得一世的胜利暂时告一段落。
事实上,自从七年前彼得继任沙皇之位起,俄罗斯公国的实权就掌握在了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娅手中。索菲娅扶植智力迟钝的亲弟弟伊凡上位,与彼得形成二皇共治的局面。

在这种傀儡般的童年经历中,彼得一世甚至被赶到宫廷附近的村庄居住。而他从小只热衷军事游戏、航海游行等野外活动,对政务并不上心。
反倒是索菲娅公主率先意识到,随着彼得一世年龄的增长,未来必然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于是,她决定先发制人,加冕为女皇。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射击军,这是一支类似御林军一样的护卫队。索菲娅派手下装扮成彼得一世的支持者——纳雷什金家族成员,故意殴打射击军的士兵,挑起军队对沙皇彼得的不满。这样索菲娅就可以顺势利用士兵们提交的“劝进书”,加冕登基。
可一场意外打乱了索菲娅的一切阴谋计划。一天晚上,克里姆林宫突然响起警报声,负责宫廷安全的射击军立刻拿起武器,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此刻被架空的彼得一世还住在皇宫郊外的村庄里。
当彼得获悉射击军来袭的消息之后,顾不得多想,只穿了件内衣就拔腿逃跑,躲进了附近的修道院。
第二天,回过神儿的彼得一世召集了平时训练的少年军。这是从小喜欢军事游戏的彼得利用身边的侍从、贵族弟子等编成的两支少年兵团,后来竟然真的成为彼得大帝正规军的骨干力量。就像中国清朝康熙皇帝一样,也是利用自己训练的少年军智取专权的鳌拜,从而真正完成了亲政。
有了两个“游戏”兵团的护驾,彼得一世显然更加有信心铲除索菲娅叛军了。彼得一世下令让所有射击军长官前来拜见他,听候安排,否则将处以死刑。这实际上是以沙皇的强硬姿态,逼迫射击军做出选择,站队选主人。
彼得一世毕竟是正式登基的沙皇,占有舆论优势。射击军长官们最终权衡之后,不敢违抗沙皇命令,纷纷脱离索菲娅,来到了彼得一世身,甚至揭发了索菲娅企图发动宫廷政变的阴谋。
就这样,索菲娅的阴谋遭到了彻底失败。随即被彼得一世宣布为“无耻之徒”,监禁在了新圣母修道院。而彼得成为了俄罗斯名副其实的统治者,即便他并没有立刻就表现出对亲政的浓厚兴趣,而是将国事交给了母亲娜塔莉打理。
彼得本人的焦点则是率军亲征土耳其的亚速,建立军事上的功绩。更是在此期间建立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支舰队——江河舰队。

可就在1698年,被监禁的索菲娅趁着彼得外出征战的机会,再次发动叛乱。
这次叛乱利用的主力仍然是射击军。因为彼得一世在远征土耳其过程中,将一部分射击军士兵留在了土耳其戍守。这就导致射击军失去了往日的特权,而且背井离乡、远离妻室。所以,这部分士兵对彼得一世政府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
终于,不满化成了行动。他们不仅擅自离岗,赶到莫斯科请愿闹事,更暗中写信给索菲娅,声称愿意支持索菲娅上台。
这对于被囚禁十年之久的索菲娅公主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索菲娅立即回信,鼓动士兵在途中阻击彼得一世。

果然,驻扎在俄国西部边境的两千名射击军开始向莫斯科进军,准备谋杀彼得一世。彼得听闻叛乱的消息后,立刻秘密回京。此时他久经沙场锻炼出来的“游戏”兵团已经今非昔比,个个精锐善战。一日之内,便将叛乱的射击军彻底击溃。
彼得对于这群叛乱之徒已经深恶痛绝,决定严惩幕后主使。他将已经定罪的一千名射击军重新押解回莫斯科,严刑拷打,互相对证,终于审讯出了叛乱主导——索菲娅公主。
结果,索菲娅公主被削发为尼,终身监禁,799名射击军被处以死刑。叛军被扑尸广场,一连五个月竟无人敢收埋。

彼得一世经过对反叛射击军以及宿敌索菲娅的无情镇压和严惩,清除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严重障碍,巩固了彼得一世的皇权。
后果
彼得一世改革:彼得一世挫败索菲娅公主的政变阴谋、夺回大权之后,派出庞大的使团出访西欧,于1698年开始全面推行欧化改革,将俄罗斯推向帝国之列。
结论:彼得一世两次成功镇压竞争者索菲娅的叛乱,一方面证明了已经成长壮大的沙皇实力,另一方面为彼得掌握国家大权,展开全面欧化改革扫清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