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圣彼得堡:离海再近些!
前因:大北方战争;后果:夺得波罗的海出海权。

文/全历史 范范之辈

前因

大北方战争:从1700年到1721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同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为争夺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展开了一场长达21年的大北方战争。为了配合霸权计划,彼得一世决定迁都距波罗的海更近的圣彼得堡

公元1712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正式宣布,将俄罗斯帝国的都城从远在内陆的莫斯科,迁到波罗的海沿岸,彼得一世刚刚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市——圣彼得堡。

从此,圣彼得堡成为俄国两百多年的首都。它是俄国通向欧洲的窗口,更开启了俄国走向海洋的起点。

不过,建都圣彼得堡,起初并非彼得一世的意愿。他是在内外双重强压下,不得不建造新的都城。

彼得大帝

十年前,北边的波罗的海当时被西欧强国瑞典把持,南边的黑海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特别是波罗的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于彼得一世称霸欧洲具有最为关键的战略意义。

然而,在纳尔瓦战役中,彼得一世被瑞典强大的舰队彻底震撼。当时,瑞典一字排开的舰队上,训练有素的士兵们将防御舷墙同时升起,既可以抵挡火炮,又可借势进攻。

战场上的失利让彼得一世不得不思考建立自己的海军舰队,那么就需要要塞和基地。于是,他第一次有了在波罗的海沿岸建城的想法。

可建城和迁都还不是一回事。彼得一世在国内面临的皇位危机,促成了他迁都的决心。也就是说,圣彼得堡在建造时就是按照都城的规模营建的。

国内什么危机呢? 1705年,国内贵族出身的射击军在阿斯特拉罕成功地发起了一场起义。最高潮的时候,十多万起义兵席卷了俄罗斯南部大部分地区,其中力量最强的就在都城莫斯科。

彼得一世深刻感觉到了统治危机,他急需一场政治洗牌,方法就是重建都城——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的修建是彼得一世任期内做过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可如何从只有几家散落的渔民木屋,建造成为一座大都市呢?

彼得大帝站在波罗的海岸边构想营建圣彼得堡

就像彼得一世最初强行剪掉大臣胡须那样改革一样,建立一座城仍需彼得一世雷利手段。一夜之间,他强令全国各省的大企业、农奴主提供指定数额的技工和劳力,来协助建造新城市。

这样的强制性命令招来了贵族们的不满,因为他们在莫斯科已经有自己的资产和势力范围。而新城不仅地处偏远的北方,气候又相对阴冷潮湿,何必多此一举。

这种反对声浪甚至引起了参议院的一致讨论,到底该不该迁都遥远的北方。会议上,一个地方农奴主气势万丈地站出来,指责彼得一世这么多年来战争不断,现在又提出迁都,劳民伤财不说,还将都城迁到那么偏僻的北方。

圣彼得堡的地理位置

这典型地还是大陆时代的思维,认为只有深处内陆的都城才更安全。

殊不知当时已经是航海时代,把控欧洲各国出海口的圣彼得堡地理优势尤为突出。彼得一世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执意要迁都。

保守的贵族们正议论纷纷时,沙皇彼得一世现身了,顿时会场上一片寂静。他知道不可能马上扭转这些贵族的想法,就需要利益诱惑他们了。那就是出口通商之权。彼得一方面要求他们在新城安家,并带上足够多的农奴和技工,另一方面又承诺技工丰厚的薪水来建设工程,给与商人通行贸易自由。

从结果来看,沙皇的号召力非常显著。据统计,正式开始施工的那年夏天,共有不少于30万民众涌入这个新陌生地方。同时,圣彼得堡的建造速度也是绝无仅有的,近一年内就有三万所码头、游乐场所、皇宫、市场等公共建筑拔地而起。

圣彼得堡建立在涅瓦河岸边

就在彼得忙于建造新城之时,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心里也打着自己的算盘,他想的是等彼得建好之后,要么从他手中夺走,要么一把火烧毁它。

彼得一世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建城的同时,更加注重新都城的防御工事。他决定在新城周围修建一座坚固的大型堡垒,以便通过枪炮控制通向波罗的海的海域。这才有了后来著名的克琅施塔得城堡。

果然,1704年,防御城堡的侦察员发现海面上由22艘军舰组成的瑞典舰队正在向圣彼得堡驶来。得知消息的俄军迅速支起炮架,沿岸的俄军舰队也整装待发,准备死守辛苦铸造的新城。

查理十二世率军进攻圣彼得堡

最后,这个新建的克琅施塔得城堡起到了关键作用。当瑞典士兵纷纷乘坐小船下岸时,城堡里的炮台开始集中火力攻击,完全打散了瑞典军队。于是,查理十二世的夺城计划落空,彼得一世保住了圣彼得堡。

经历十年的建造和人口迁入,直到1712年彼得一世正式宣布定圣彼得堡为都城之时,这个北方之都已经拥有同莫斯科大致相同的人口了。同时,因为彼得一世的军舰营造需求,圣彼得堡还发展成为全俄最大的造船工业基地,集中了全国70%的造船厂。

可以说,它就是俄国这个海上强国的发祥地。

后果

夺得波罗的海出海权:迁都圣彼得堡之后,彼得一世利用临近波罗的海的有利地理位置,建造了俄罗斯第一支海军舰队,赢得北方战争的胜利,借此打通了从波罗的海走向世界的北方大门。

结论:彼得一世迁都圣彼得堡,不仅改变了俄罗斯帝国从陆地强国到海上强国的发展方向,从此开启俄国走向海洋的起点,更打通了面向欧洲的窗口,俄国欧洲化进程大大加快。

阅读数 4.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