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大会战:索姆河战役
前因:凡尔登战役;后果:1917齐默曼事件。

作者:敬敬 / 编辑:陆伯让

前因凡尔登战役

1916年2月,德法两军在凡尔登厮杀,双方消耗了大量精力。

1916年6月到11月之间,为了缓解法军在凡尔登战场上的压力,英法联军在索姆河对德军发起袭击。

实际上早在1915年,英法联军就商量着要怎么对付德国,不过他们搞得还是全面进攻那套老战术。

他们计划在1916年夏天派出与德军相等数量的军队,在索姆河一较高下。人算不如天算,哪知道2月的时候德军与法国的凡尔登战役已经开打了,所以这次索姆河就得英国挑大梁了,法军充当协助。

英军的罗林森上将想的是,先拿炮弹炸开个口子,然后拿步兵往上压,占领第一道战壕后再用炮兵加步兵的方式一步步砸过去。

这实际上模仿的就是德军在凡尔登战役的做法。

德军都能成功,我们为什么不能呢?

罗林森上将:英国军官、东方学家。他成功释读大流士一世的贝希斯敦铭文上面3种文字之古波斯文部分,为释读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提供了线索,大大扩展了对古代中东的了解范围。

信心满满的英军主动发起了袭击。

6月,英军出动飞机、轰炸机进行了长达一周的高密度炮击,为的就是炸掉德军那些防御堡垒、铁丝网还有大炮等。

但是德军也不会等着敌人来炸他们,实际上他们早就筑起了一套非常坚固的防御系统,包括整整三道阵地和中间阵地。

德军利用地形挖战壕,埋下地下掩体,再加上宽三十多米的铁丝网作掩护。要冲破德军这一套防御体系,英法两兄弟必须备足大口径的炮弹和手榴弹。

但要命的就是,英国这边缺的就是大口径炮弹,而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手榴弹还是哑的。

因为当时英国的炮弹制造业也才刚刚起步,技术也不够“硬”。

但英军自己不知道啊,还以为德军的防御工具早被摧毁大半呢。因此英军在7月的时候糊里糊涂的发起了步兵总攻。

被派去攻占战壕的步兵到了一看,德国人怎么还有这么多炮弹和铁丝网。

战争中投入的大量炮弹

于是真正开战的时候,英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战役才打响第一天,英军就伤亡5万多人,但仅仅推进了3公里,这一天也被看作是英国陆军史上最血腥的一天。一周的炮击没有对德军造成太大的打击,但是英军死伤惨重的情况下还是艰难的占领了德军的第一阵地。

但是法国兄弟这边情况要好得多,7月5日,法军第六集团军比较顺利突破了德军防御最薄弱的地方,但是法军却没有利用这个机会一举拿下,德军反应迅速,很快就弥补了防线漏洞。

英军怎么都突破不了德军的第三道防线。战争进入胶着状态,这下英法两兄弟的日子都不好过了。

这时候英法联军和德国都各自亮出了王牌武器。

英军把刚刚研制出来的“钢铁怪物”投入战场,那就是坦克。

首次投入战争的坦克

想必大家都知道坦克长什么模样吧,刀枪不入,随意碾压,德军哪见过这个阵势呢?英军很快就占领了德军第三道阵地的几个要塞。

要说英军有坦克的加持,后面应该稳赢。不过英国人也是用坦克的新手,也不怎么会排兵布阵,投放了18辆坦克,才安排了10公里。

后来英军用多了,反而让德国人吸取经验,展开了反击。

德军这边则拿出了马克沁重机枪

这种机枪是第一支可以连续射击的机枪,每分钟达到600发以上,活生生的人哪抵的住这种密集的扫射呢?

有了马克沁机枪,德军一天就能让6万英法联军伤亡。所以,这枪被叫做“寡妇制造者”。

德军使用的马克沁机枪。

德军还有一招就是毒气战,好多英法联军的士兵瞬间就瞎了,总之双方都无所不用其极。

这场战役被形容成“索姆河地狱”,“一战绞肉机”毫不过分。每天派出去的新兵战士都活不过三天。

5个月,死了133万人,平均每天死亡8693人。

这样恐怖的伤亡,胶着的战事很难继续下去。

从7月到11月,在这场历时4月之久的战役里,英法联军仅推进了5-12公里,进攻最终是失败了,随德军不断投入预备役,英法两兄弟这边指挥又比较迟缓,战争慢慢变成消耗战。

到11月中旬,这个季节阴雨绵绵,道路也泥泞不堪,随气候恶化,战争终于慢慢平息了。

后果:1917齐默曼事件

英国海军情报机构破解了德国外长齐默曼的电报,齐默曼建议墨西哥入侵美国,直接导致了美国参战,大大加强了协约国势力。

结论:索姆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长远来看,减轻了对凡尔登的压力,并把德军主力牵制在西线,胜利天平逐渐偏向协约国一方。

阅读数 3.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