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 任光的歌曲创作
任光(1900-1941),曾用笔名前发,是中国近代音乐家、作曲家。代表作有《渔光曲》、《大地进行曲》、《王老五》、 《新莲花落》等。

任光1900年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城关镇),自幼喜爱音乐,爱看绍兴大班、莲花落等曲艺,入嵊县中学读书时已学会拉二胡、吹铜号、弹风琴,有“小音乐家”之称。中学毕业后入上海震旦大学。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入里昂大学音乐系学习乐理和作曲。大学毕业后,到越南河内亚佛琴行任经理。

任光

1927年,任光应聘就任上海法商创办的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主任。不久,与进步文艺团体“南国社”取得联系。1933年,在田汉的领导下,与安娥聂耳张曙吕骥等,在上海组织左翼音乐组织——“苏联之友社”音乐组和“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创作革命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开拓了左翼电影音乐阵地。

《任光歌曲选》

任光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1934,影片《渔光曲》主题歌)、《大地行军曲(1934,影片《空谷兰》插曲)、《月光光》 (1936,影片《迷途的羔羊》插曲)、救亡歌曲《打回老家去》(1936)、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1935),以及歌剧《洪波曲》(1940)等作品。他的作品反映了贫苦民众的真实情感,表现了革命群众豪壮坚毅的性格,创作风格进一步民众化、大众化。

渔光曲

王秀芬 - 渔光曲.mp3
00:00 04:40

《渔光曲》是电影《渔光曲》主题曲,由安娥作词,任光谱曲,作于1934年。这首歌深情地唱出了旧社会长年漂泊在海上的穷苦渔民的艰辛劳动生活,真实地反映了渔民们愁苦困顿的心情。为了写好这首歌,任光特意到长江的入海口吴淞口,观察渔民们捕鱼劳作。根据体验,他为这首歌创造了表现海浪起伏的特定节奏,突出了船歌的风格。

电影《渔光曲》

1934年6月14日影片首映后,这首歌迅速传播开来,第二年,因影片获得莫斯科展出汇演荣誉奖而蜚声海外。聂耳曾撰文说:《渔光曲》一出,其轰动的影响甚至形成了后来的影片要配上音乐才能够卖座的一个潮流。

打回老家去

从1935年到1937年,抗战歌曲集中爆发。由安娥作词、任光作曲的《打回老家去》就是其中的一首。《打回老家去》一经发表便不胫而走,成为当时流传最广的抗日名曲之一。

这首歌及时反映了人民抗日救国,收复失地的心声,喊出了“打走日本帝国主义,东北地方是我们的”这句响亮的口号,在30年代抗日救亡歌曲中备受瞩目。

《打回老家去》

但是这首歌也给作者任光带来麻烦。这首歌中明确喊出“打走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痛斥日本侵略者“他强占我们土地”“他杀死我们同胞”,并发出“全国同胞快起来,我们不做亡国奴隶”的号召。为此,日本领事馆提出抗议,国民党政府和租界当局也惊恐万状。日本特务四处打听,最后查到“前发”就是任光,他们派出杀手,决计将其杀害。在这种情况下,任光被迫流亡海外。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才回到祖国。

任光与《义勇军进行曲》

任光是把《义勇军进行曲》介绍到国外的第一人。1937年7月任光在法国进修期间,担任了法国左翼文化组织“民众文化协会”委员,他组织了巴黎华侨合唱团,首次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并多次在法国为救济国内难民举行募捐公演。

任光(前排右一)与法国华侨合唱团人员

1938年春季,在由42个国家代表参加的反法西斯侵略大会上,他指挥华侨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一些国家代表听了这些抗日歌曲后赞扬说:“中国现代歌声蕴藏着中国的无限希望。”1939年5月,任光离开重庆转赴新加坡,客居华人区中峆路公寓。他时刻地记挂着祖国的命运,紧系着中华民族的抗日事业,他即在新加坡举办民众歌咏训练班,教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并组建了华人革命音乐组织“铜锣合唱团”,该团多次登台演唱《义勇军进行曲》,致力于唤起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海外华侨的抗日爱国热情。《义勇军进行曲》在当时华人区中已成为大家最熟悉、最富号召力的歌曲,推动了海外华侨支援国内抗日的爱国热潮。

阅读数 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