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列格远征拜占庭:能打仗的商人
前因:奥列格占领并迁都基辅;后果:基辅罗斯与拜占庭订立商约。

文/全历史 胥言

前因

奥列格占领并迁都基辅:公元882年,诺夫哥罗德的奥列格率领罗斯人南下攻陷基辅,并以此作为首都,建立了基辅罗斯。

公元911年,基辅罗斯大公奥列格率领军队南下,进攻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迫使拜占庭皇帝利奥六世订立贸易协定。

罗斯人斯拉夫人称为“瓦良格人”,意思是北方的商人,所以基辅罗斯对贸易非常重视。罗斯人原本定居在今俄罗斯的西北部,一般认为他们之所以南迁到基辅,就是为了更接近发达的拜占庭帝国,方便开展贸易。

基辅在第聂伯河畔,地处通往拜占庭的必经之路。基辅罗斯大公正是靠着垄断贸易的方式巩固自己的地位。每年冬天,罗斯大公到各部落征收毛皮、蜂蜜等特产,开春后派商人到拜占庭换取丝绸、黄金、葡萄酒等产品,以赚取利润,这是基辅罗斯最重要的收入。

奥列格

因此,能否保证基辅罗斯到拜占庭的商路畅通,以及是否可以在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就是基辅罗斯大公最关心的事了。基辅罗斯的商品都是毛皮、蜂蜜这些很基础的原料,跟拜占庭的奢侈品比起来价值差太多,奥列格要想获得贸易中的优势,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武力逼迫拜占庭妥协,签订有利于自己的贸易协定。

公元907年,奥列格下定决心远征拜占庭。为了保证胜利,奥列格集结了手下几乎所有的力量,光是搭载士兵的船只就达到了2000艘。

当时拜占庭的皇帝是利奥六世,他得知罗斯人大举南下时,立即下令封锁金角湾,在海湾两岸拉起铁索,阻挡奥列格的船队。同时,拜占庭军队紧闭城门,想靠坚守拖垮远道而来的罗斯人。

奥列格看见海湾被封锁,立即命令军队上岸,但是奥列格并没有直接攻城,而是在城郊劫掠。

罗斯军队见宫殿就拆,看教堂就烧,君士坦丁堡城外几乎被夷为平地。奥列格下令屠杀拜占庭人,就算是战俘也不留活口。奥列格这么做,就是想把君士坦丁堡变成一座孤城,把拜占庭军队困死在城里。

罗斯人在君士坦丁堡城外

扫平城郊之后,罗斯军队很快包围了君士坦丁堡,摆出了攻城的样子。拜占庭人目睹了罗斯人的残暴,害怕一旦罗斯人打进城来,所有人都要遭殃,马上提出议和。

利奥六世派出使者,见到奥列格说,请不要摧毁城池,你们要多少贡物我们都愿意给。作为见面礼,拜占庭使者还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和酒。其实这是拜占庭的一条计策,食物和酒里都投了毒,一旦罗斯军队吃了,就是全军覆没。

奥列格非常谨慎,拒绝了拜占庭提供的饮食,坚持要求拜占庭尽快缴纳贡赋,2000艘战船,每艘按40人算,要给每个人12个银锭。这些银锭换算成今天的重量单位,至少有155.4吨,奥列格狮子大开口,其实是在争取谈判的空间,让和议结果尽可能有利于罗斯。

拜占庭一口答应下来,但是要求罗斯军队停止进攻。奥列格下令军队后撤,开始了和利奥六世的谈判。

奥列格派手下的将领卡尔、法尔拉弗等人进城谈判,收取了拜占庭缴纳的贡赋。奥列格派人把钱分发给手下,指示卡尔等人开始谈通商的问题。

奥列格要求拜占庭为罗斯商人提供一切便利。比如说罗斯商人到拜占庭后,拜占庭要按需求提供六个月的食物,返程的时候还有提供口粮、船帆、缆绳等等必需品。这相当于由拜占庭支付罗斯商人的出行成本,大大提高了罗斯人的利润。

利奥六世答应了奥列格,但是要求罗斯人在拜占庭必须住在教堂附近,一行不能超过50人,而且进城不允许携带武器。奥列格接受了这些条件,于是在公元911年,双方进行了宣誓仪式,缔结了和约。

根据罗斯人的史书记载,奥列格离开君士坦丁堡之前,把自己的盾牌钉在了城门,以示征服之意。

奥列格此行可以说是满载而归,船上装满了黄金、丝绸、葡萄酒等等商品,连粗布的船帆都换成了锦缎的。最重要的是,罗斯人终于如愿以偿,订立了有利的商约。

拜占庭的史书没有记载这场战争,所以很多人对奥列格是否真的战胜了拜占庭心存怀疑。

不过,在后来的贸易中,拜占庭给罗斯商人提供一切食宿等便利,罗斯商人在拜占庭做生意也不需要交税。从这些优待看来,奥列格确实取得了胜利,不然也不会获得如此有利的条件。

后果

基辅罗斯与拜占庭订立商约:公元911年,基辅罗斯与拜占庭帝国签订了商约,开始通商。

结论:基辅罗斯大公奥列格取得了对拜占庭作战的胜利,迫使对方签订了一份对罗斯非常有利的商约,自此基辅罗斯开始了与拜占庭的沟通交往,开始融入基督教世界。

阅读数 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