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十二月党人起义;后果:果戈理流亡海外。
文/全历史 范范之辈
前因
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12月,一群受到法国启蒙思想影响的俄国贵族军官,发动了一次公开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之后,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诗人,普希金选择支持十二月党人。
1826年9月,俄罗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诗人普希金回到家乡。此前,他因为支持十二月党人起义,被沙皇政府流放。这位现代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更是俄罗斯文学在“黄金时代”的中心人物。
普希金虽然生活在俄国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也涌现出了《黑桃皇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代表性作品,但是却时刻处于沙皇当局的严密监视下。因为贵族农奴主家庭出身的普希金一生都在与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做对抗,追求自由。
考虑到普希金的盛名和舆论压力,沙皇尼古拉一世无法直接对他采取严厉的审查,所以就在表面上做出一些让步。普希金刚刚流放回来,就受到了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接见。于是,正式开启了一位自由斗士与沙皇的对话,而与沙皇的交集最终也让普希金陷入决斗阴谋,38岁便英年早逝。

自由斗士普希金
两人的交集有怎样一种前后变化呢?
当时,普希金刚刚流放回来。流放一事还要从一年前开始说起。早期通过结交一群年轻贵族军官,也就是十二月党人,开始接触了法国的启蒙思想和自由理念。为了支持十二月党人的行动,普希金专门写了一首《自由颂》,被广泛流传。
这种传播自由思想、对抗沙皇专制统治的作品,比一支起义军更要有宣传效力,所以引起了当时在任的亚历山大一世忌惮。

十二月党人
随即,普希金便被亚历山大一世亲自下令,流放到了乡下,一呆就是好几年。
如今,刚刚从乡下赶来的普希金,还来不及整装就匆匆进入沙皇的书房,接受召见,还获得了尼古拉一世的赦免“机会“。尼古拉一世想要假意试探一下普希金,先套近乎说流放他的是上一任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只要普希金保证今后不再写反政府的作品,尼古拉一世就赦免他。

尼古拉一世
可自由斗士却不愿屈服于专制,竟然直言不讳地,说多希望自己能在十二月党人起义那天和起义军站在一起。
这简直是明目张胆地对抗沙皇、回绝沙皇的“好意”。
结果,尼古拉一世并没有当场发火,反而神态温和、极有耐心地表示,普希金可以不必遵守现在严格的书报审查制度,大诗人有完全的创作出版自由。
尼古拉一世之所以表面上给与普希金想要的自由,是害怕再次出现十二月党人起义那样的社会反叛,毕竟普希金名声在外。但事实上,尼古拉一世从未真正信任过普希金,甚至私下里说他是“自由派分子的领袖”,更是亲自担任普希金的书报审查官。
尼古拉一世经历过十二月党人起义的震动之后,开始谨慎使用武力镇压,恐怕再次适得其反。于是,他从普希金开始改变策略,以一种开明君主的形象诱骗普希金。
这位双面沙皇一边答应普希金言论自由,一边又下令第三处秘密警察对普希金进行跟踪。结果,他的每一封信、每一次活动,尼古拉一世都了如指掌。
然而,普希金最初并没有识破尼古拉一世的真实面目,还以为他是一位开明君主,甚至不惜为他创作了一系列作品。
为了方便监视普希金的一举一动,尼古拉一世任命普希金为宫廷低级侍从,想将他变成一个御用文人。
结果,大诗人普希金虽然每天都不得不为公职疲于奔命,但仍然没有丢失作为自由斗士身上的那种锋芒。每年普希金都在不停创作新的作品反映现实,尤其是在1836年,小说《上尉的女儿》的完成,成为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现实主义作品。
尼古拉一世用开明君主的假面诱骗普希金失败之后,开始动用阴谋。他正在想一个两全之策,既能除掉普希金这个煽动民众情绪的“毒瘤”,又不会引起社会抗议。
结果利用军官丹斯特,策划了一场枪战决斗。决斗是来自欧洲骑士文化的一种公平对决方式,这样俄国民众比较容易接受。

对决文化
可所谓的“公平对决”其实并不公平。沙皇授意下,丹斯特故意惹怒普希金,说自己与普希金的妻子娜塔莉亚有染。盛怒之下,普希金正式向丹斯特下挑战书。

普希金与妻子娜塔莉亚
但是一个诗人与军官之间的搏斗,根本不是对手。最终,普希金遭到丹斯特致命一枪,负伤而亡。
这分明就是一场阴谋。尼古拉一世平时表现地多么惜才,可结果只给了普希金遗孀一些财物,便打发去了,甚至不允许社会上有任何纪念普希金的活动举行。双面沙皇尼古拉一世露出了他的真面目。
后果
果戈理流亡海外:普希金在1837年死于阴谋对决之后,沙皇当局也开始对他的好友果戈理进行监视审查。为防止不测,果戈理不得已逃亡在外五年之久,更根据普希金提供的素材,完成了《死魂灵》等作品。
结论:普希金身处俄国文学创作高峰期——“黄金时代”,奠定了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同时这种成就又是身处沙皇专制统治下艰难走过的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