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隆美尔进军埃及;后果:轴心国撤出非洲.
作者:脚下有土 / 编辑:陆伯让
前因:隆美尔进军埃及
1941年初,德意联军组建完毕,由德国中将隆美尔担任司令员,进军北非,连连胜利。
1942年,德军与英军在埃及阿拉曼爆发战争,最终以英国为首的盟军的胜利,北非战局随之改变。
二战期间,北非战场关系着好几个航海要道,于是轴心国和同盟国在此激烈角逐。
在争抢地盘的初期,德军占据上风,直接把英军逼到了埃及的阿拉曼。英军缩在阿拉曼地区,眼看着就要被德军全歼,如同脱水的鱼在沙漠里苦苦支撑。
英军究竟怎么才能咸鱼翻身?

阿拉曼位置
英国首相丘吉尔送来了及时雨。
英军被围困在阿拉曼的消息传来,丘吉尔再也坐不住了,他亲自到埃及,任命蒙哥马利为司令,同时,把家里能用的飞机大炮都补给到埃及。
英军就像是得了水的鱼,总算恢复了些生机。
但是悬在他们头上的刀还在,德军也为军队增援了物资。双方在阿拉曼互不相让,大战一触即发。
1942年10月23日,英军破釜沉舟,率先发起攻击。
英军的攻击方式十分简洁,那就是大炮夜袭,然后步兵发起攻击。
然而,德军早就在进攻路线上布下了50万颗地雷。面对茫茫的地雷阵,英军反攻的锐气骤减。
靠着工兵排雷一点点前进,那可真的是步步惊心,在这地雷阵中,英军有5万人伤亡,最后也只是勉强在地雷防线上打开了一个小缺口。
这样下去可不行呀。
英军指挥蒙哥马利决心改变作战计划。
这时候,蒙哥马利得到了一个情报消息,原来德军把真正能打战的主力部队都集中在阿拉曼的北部,南部都是伤残士兵。

北非战场上的蒙哥马利将军
蒙哥马利高兴极了,这真是一个价值连城的情报。与此同时,英军通过源源不断的补给,在兵力上已经超过了德军,局势瞬间对英军更为有利。
于是,蒙哥马利召集所有主力部队,准备对北部的德军发起猛攻,想要一举击退德军。
得到补给的英军,都敢找德军主力干架了,跟之前困在阿拉曼的落魄军队一比,完全是两个样了。
大家可能会想,德军当初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把英军消灭呢?
原来,德军自身遇到了大麻烦。
最大的麻烦就是物资短缺。
德军在北非闪电突袭1000多千米,看着气势很盛,很快就占领了诸多地区。可是,背后的物资补给跟不上,正所谓人是铁,饭是钢,德国军队再厉害也是要吃饭的。
盟军察觉到了这一点,利用海空优势,进一步地封锁破坏了德军在地中海的后勤补给线,德国的船到不了,飞机也到不了。这下好了,饿着肚子的德军,战斗力直线下降。
饿着肚子不说,营养不良导致德军抵抗力下降,德国士兵中患痢疾和肝病的人越来越多,虽然英军被围困时,士兵中也病倒了一批,但是德国的染病官兵比例是英军的三倍。
就连德军指挥隆美尔将军也一直饱受肠胃病的困扰,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甚至为了治病,在战争中途离开过战场。这下好了,既挨饿,又患病,号称钢铁之师的德军,只能吞下败果了。

德军指挥隆美尔,被称为沙漠之狐,是极为出色的军事家.
比起得到补给,如鱼得水的英军,德军现在成了脱水的鱼。
1942年11月1日晚上,借着漆黑的夜色,英军开始进攻。蒙哥马利指挥200 门大炮和重型轰炸机同时向阿拉曼北部的德军开火,英军步兵和坦克在炮兵火力的掩护下也发起了总攻。
饥肠辘辘的德军,早已没有了反手之力。
德国元首希特勒不愿接受阿拉曼战役的失败,于是,他给隆美尔将军下令:“要么胜利,要么死亡!”
隆美尔真的是左右为难,一方面是领袖的命令,一方面又是全军覆没的危险,焦急之中,隆美尔还是违抗了希特勒的指令,11月4日,带着疲惫不堪的残军逃离了战场。
英军全面胜利,至此,历时12天的阿拉曼战役结束。
后果:轴心国撤出非洲
1942年,英军在北非的阿拉曼地区击败德军,德军在北非渐渐失利。
结论: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它使轴心国丧失了非洲战场的主动权,断送了德国与日本会师的幻想。同时,阿拉曼战役也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加速了战争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