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丁尼收复失地:恢复罗马荣光
前因:查士丁尼继位;后果:东罗马中衰。

文/小龙包

前因

查士丁尼继位:527年,查士丁尼的舅舅,前任皇帝查士丁一世病逝,查士丁尼继位为帝。

533年-550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进行了长期的收复失地战争,夺回了西方部分罗马帝国故土,但对国力损耗过大,最终以失败告终。

查士丁尼登基时,东罗马帝国西有蛮族、东有波斯,颇有四面楚歌之感。然而,在查士丁尼看来,罗马帝国强盛的荣光还恍如昨日,自己手中还握有前人改革财政积蓄的大量财富,这两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他逐渐萌生了收复帝国西部失地的想法。

查士丁尼的画像,现存意大利拉文纳

对于想要收复失地的查士丁尼而言,最大的威胁并非占据西部故土的蛮族,而是帝国东方的萨珊波斯。如果不解决波斯问题就草率西征,波斯人很可能从东方偷袭帝国,因此,查士丁尼派出得意大将贝利萨留进攻波斯。在530年的达拉战役中,贝利萨留大胜,波斯与东罗马和谈,来自波斯的威胁暂时消除了。

在暂时解决掉来自东方的威胁之后,查士丁尼便展开了他的收复失地计划。他首先盯上了北非的重要贸易周转地汪达尔王国

530年,亲东罗马的汪达尔国王被表弟盖利摩在宫廷政变中囚禁。三年后,查士丁尼派出大使,希望恢复该国王的王位,遭到盖利摩拒绝,查士丁尼以此为借口,展开了对汪达尔人的战争。

对汪达尔人的战争也是由贝利萨留指挥的,他仅率一万余人的部队,从海路进攻汪达尔王国。此时,汪达尔主力与大量舰队出发前往撒丁岛平叛,贝利萨留因此轻松登陆,并迅速向汪达尔首都迦太基进发。

贝利萨留与盖利摩率军在迦太基城外决战。盖利摩命其弟正面牵制贝利萨留的军队,自己带主力骑兵绕后迂回,然而汪达尔军正面牵制部队迅速被贝利萨留军击败,盖利摩的弟弟也战死。

此时贝利萨留的军队阵型已乱,十分危险,但盖利摩在完成迂回后发现了弟弟的尸体,陷入悲痛之中,汪达尔军队也因此大乱,被贝利萨留击败。

此役之后,贝利萨留夺取了迦太基城,并在12月再次打败盖利摩。次年3月,逃至深山中躲避的盖利摩出山投降,汪达尔王国灭亡,罗马帝国重新征服了北非。

查士丁尼与大臣们的集体画像,图中央脑后有光环者为查士丁尼,其右侧蓄须者为贝利萨留

收复北非后,查士丁尼在首都君士坦丁堡为贝利萨留举行了盛大的凯旋仪式。随后,查士丁尼又派遣贝利萨留进攻意大利的东哥特王国。贝利萨留率军登陆西西里岛,并迅速收复了那不勒斯、罗马、拉文纳等重要城市。到540年,由于大规模瘟疫的爆发,以及东线蠢蠢欲动的萨珊波斯的威胁,双方暂时停火。此后,东哥特人与罗马军队仍然战争不断。

图中红色部分为550年东罗马帝国的领土

查士丁尼的收复失地战争,除了夺回北非和意大利之外,还占据了西班牙南方的一小部分领土。然而,这些领土并没有长久保留在东罗马掌控之下,其中不少甚至在查士丁尼死后就被入侵的蛮族蚕食殆尽。

为了恢复西部领土,查士丁尼将东罗马多年积累的财富挥霍一空。结果,到查士丁尼去世时,帝国财政已问题重重,官僚机构腐败透顶,前线守军难以御敌。查士丁尼死后的数十年内,大量外敌进攻东罗马,使其领土锐减。

后果

东罗马中衰: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的一系列政策对国力损耗十分严重,收复失地最终也以失败告终。查士丁尼去世后,东罗马走向中衰,大量外敌入侵帝国领土。

结论: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期间的收复失地运动,是早期拜占廷国家试图重建罗马帝国荣光的一次尝试,虽收复了包括北非和意大利在内的部分失地,但长期对外征战的政策对国力损耗过度,最终收复失地以失败告终,且帝国逐渐走向第一次中衰期。

阅读数 3.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