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上台:女首相崛起之路
前因:1979年大罢工;后果:马岛战争。

作者:李佳佳 / 编辑:陆伯让

前因:1979年大罢工

为降低通胀水平,英国政府开始控制加薪,引发大罢工。

1979年5月3日,撒切尔夫人赢得大选出任首相,并连任三届,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她原名叫玛格丽特,撒切尔是丈夫的名字。

1925年,玛格丽特在一个小镇的杂货店之家出生。父亲是典型的“虎爸”,要求女儿任何场合“永远坐第一排”,闲来还要跟女儿辩一辩,锻炼口才。

这个小镇姑娘是如何走上英国的权力之巅的呢?

撒切尔夫人年轻时

她是在保守党中崛起的,而那时,她已经快50岁了。

1974年,掌权的是工党政府,而保守党内派别林立,纷争不断,党魁被人公开挑战。

此时,撒切尔夫人羽翼未丰,就选择作壁上观。她还忽悠对手说:大家别多想啊,未来十年内英国不可能有女首相。

事实上,5年之后她就坐上了首相之位。

对党内示弱,但在在议会中,撒切尔夫人对外尖酸刻薄又不失幽默。

当时掌权的工党信奉凯恩斯主义,总是干预经济,搞得财政负担越来越重,却解决不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的问题。

撒切尔夫人讥讽工党财政部大臣,就会造钱借钱,造钱借钱,和有钱人联姻吧!

这时,同僚给了她一个好机会。

挑战保守党党魁的同僚不干了,退出竞选,撒切尔夫人直接上,还还获得原班人马的支持。

撒切尔夫人又与另一个热门的党魁候选人商量,谈妥了一桩重要的秘密协定。

他们说好,这个候选人的支持者转向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去争夺党魁。其实大家不是那么看好她,但更讨厌当时的党魁。权衡之下,他们倒向了撒切尔夫人。

于是,1975年撒切尔夫人如愿成为保守党党魁。

在担任首相前后高姿态地反对共产主义,而被前苏联媒体戏称为“铁娘子”,这个绰号甚至已成为了她的主要标志。

接下来,撒切尔夫人就要全力争夺首相之位了。

不过,与工党领袖卡拉汉相比,她还是太嫩了,在最初的交手中,屡屡处于下风。

沉闷了三年之后,她终于从一张海报找到了突破点。

一些保守党年轻人混进失业人员队伍,让队伍变得很长很长,然后拍摄照片做成海报。画面上,失业人员的队伍一直延伸到目之所及的最远处,醒目的“Labour isn’t Working”(无工可做)印在正上方。

当时工党政府坚持高福利和国有化,生产效率不高,失业率倒是特别高。所以,这张海报刺痛了人们,掀起轩然大波,成功地把公众怒火引到工党身上。

接着,因为工党政府限制涨薪,150万人走上街头罢工。而此时卡拉汉正在国外参加会议,电视里首相沐浴在加勒比海的阳光中,尽享休闲,彻底激怒了英国人。

工党领袖卡拉汉,是英国历史上最长寿的首相。

咱们说过撒切尔夫人口才很好,所以她就精心准备了演讲,大谈国家统一的利益,指责工党只知道政党对峙。卡拉汉被打得又疼又悔,恨不得是自己说了那些话。

演讲的效果立竿见影,保守党颓势立转,支持率激增。

1979年三月,撒切尔夫人迎来了决定她最终命运的一天。

3月28日,保守党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工党当然要反驳,两党在议会展开辩论。撒切尔夫人从容不迫地指出,首相失去权威的原因,他们工党政府只看见自己的难关,却没有长远解决国家问题。一句话捅了马蜂窝,现场差点打起来。

两党发言人轮番上场激辩,争取选票。结果揭晓前的最后一刻,撒切尔夫人得到的消息是,保守党仍落后于工党。人们精神紧张,屏息等待结果。

311票对310票。

最终,计票人报出“右翼保守党获胜”时,撒切尔夫人甚至不敢相信。

一票之差,工党政府倒台了。

保守党赢了,之后再5月的大选中获胜,撒切尔夫人作为党魁,成为英国首相,开始了长达11年的执政生涯。

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会晤,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后面的故事大家就耳熟能详了,在这里,她成长为让人闻风丧胆的“铁娘子”,出台了一系列铁腕政策,紧缩财政、私有化、拆降福利、打击工会、打击恐怖主义、发动马岛战争等。

她将英国拖出经济衰退的泥潭,也带领英国在国际上重新强硬发声。

后果马岛战争

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撒切尔夫人采取强硬手段,出兵美洲。

结论:英国在她手中丢掉了长期使用的凯恩斯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阅读数 8.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