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出版:俄国文学的高峰
前因:俄国卫国战争;后果:托尔斯泰创作《忏悔录》。

文/全历史 胥言

前因

俄国卫国战争:公元1812年,俄国击败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并组织了第六次反法联盟,最终彻底击败了法国。

公元1869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全本正式出版。这部巨著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四个贵族家庭的故事,至今仍被是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托尔斯泰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幼年父母双亡,被亲戚养大,并送到圣彼得堡大学读书,然后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比起这些,托尔斯泰更喜欢喝酒、聚会、跳舞,还把大量精力都花在了赌博上,欠下了一大笔赌债。

年轻时的托尔斯泰

1862年,托尔斯泰与沙皇御医的女儿索菲亚·别尔斯结婚,并正式开始酝酿《战争与和平》的写作。

最初,托尔斯泰的计划是写一部关于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小说。这场起义由军官领导,试图推翻沙皇的统治,是俄国自由主义革命的起点。自由主义思潮也对托尔斯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之前,托尔斯泰已经试过解放家族拥有的农奴,想把自由还给他们。托尔斯泰亲自拟了一份计划,当众宣布把所有土地转给村庄公社,平均分给每个家庭。没想到农奴们不相信有这种好事,怀疑其中有阴谋,拒绝了托尔斯泰。

这件事对托尔斯泰的触动很大,让他不断反思自由主义思潮在俄国的作用。整理素材的时候,托尔斯泰想搞清楚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就对十二月党人的成长经历产生了兴趣,开始研究俄国卫国战争对俄国军人的影响。

托尔斯泰特意从老家跑到莫斯科,整天坐在博物馆里,翻看相关的手稿和档案。为了搞清楚战争中的关键战役,博罗金诺战役的情况,托尔斯泰骑着马拿着地图,用两天时间跑遍了战场。

有钱是托尔斯泰这时唯一的烦恼,他必须去打理家族的产业。比如说他为了给家族买地,特意到伏尔加河考察,这一去就是一个月。托尔斯泰曾经写信给朋友,抱怨自己什么也写不了,一直在工作。最后,托尔斯泰把家族产业全部交给了妻子管理。

托尔斯泰一家

《战争与和平》中,主人公经历一系列的变故,最后回归到平淡的生活之中。这差不多既是总结又是预言,就像托尔斯泰本人一样,俄国的贵族不管年轻时经历如何丰富,有怎么样的追求,总是要结婚,生好几个孩子,打理家族产业,然后一代一代重复。

写这本书的时候,托尔斯泰心情很愉快,写累了就出门打猎,还抽空到莫斯科学习雕塑。可以说,《战争与和平》的素材来自于贵族生活,完成这本书的物质条件,也来自于贵族生活。

然而,托尔斯泰晚年却对此感到厌恶。有一次接受采访,托尔斯泰批评《战争与和平》是为地主老爷写的,只有他们有时间看这么厚的小说,因为有人替他们干活。

为什么托尔斯泰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这跟他后来的遭遇有关。

1881年,托尔斯泰全家搬到了莫斯科居住。在此期间,托尔斯泰访问贫民窟,亲眼看到为穷人准备的免费留宿处,环境恶劣,又脏又臭,但就是这样,仍有几百人在外面排队。托尔斯泰开始认为有钱是一种罪恶,贵族生活让他背负起沉重的道德压力。

六十岁的时候,托尔斯泰决定像农民一样生活。他穿上农民的罩衣,下到地里干起了农活。托尔斯泰一担一担地挑粪施肥,干最脏最累的活,可是真正的农民见到他依然会脱帽行礼。

亲自下地干活的托尔斯泰

有一次,托尔斯泰邀请附近村民到他的宅子里做客。村民们战战兢兢地站在客厅里,动也不敢动,生怕弄坏什么贵重的东西。听托尔斯泰说只是请他们来坐坐,而不是要涨租子,村民们才松了一口气。

当时的另一位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批评类似托尔斯泰的这种行为说,只要愿意,他们(指贵族)就可以和农民生活在一起,但是永远也无法成为农民的一部分。这番话指出了托尔斯泰的痛苦所在,不管怎样,托尔斯泰也改变不了贵族的身份和习惯。

从最初试图帮助农奴,到最后想要成为农民,贵族与农民的冲突始终困扰着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尾声部分,托尔斯泰提出了他对历史的思考。他认为历史是由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的,再伟大的人物也无法改变。这或许可以解释托尔斯泰自己遇到的困扰,他无法改变贵族与农民之间的隔膜,必须等待那股无形力量的出现。

后果

托尔斯泰出版《忏悔录》:公元1879年,托尔斯泰出版《忏悔录》,探讨生命的意义,流露出基督教信仰,思想开始转变。

结论:《战争与和平》被很多人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小说之一,是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阅读数 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