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登条约:法兰克王国的分裂
前因:查理曼加冕为帝;后果:普吕姆条约。

文/全历史 张君恪

前因

查理曼加冕为帝:公元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

公元843年,法兰克国王路易一世的三个儿子为了结束长时间的内战,签订了《凡尔登条约》,将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

这一切都起源于路易一世生前对法兰克王国领土的安排。

路易一世素来信奉上帝,且极其虔诚,以至于到了迷信的地步,被称为“虔诚者路易”。817年,路易一世像往常一样从皇宫前往教堂做弥撒时,年久失修的拱廊突然倒塌,将其砸伤。

迷信的路易一世认定,这是自己不久于人世的征兆,所以赶紧安排了后事。

他把意大利等地分给长子洛泰尔,把阿基坦(位于今法国南部)等地授予次子丕平,把巴伐利亚(今德国南部)及以东诸地区封给幼子日尔曼人路易(封地在日耳曼地区,后世称之为日耳曼人路易)。

虔诚者路易画像

路易一世这些安排写进了《帝国诏令》。但这个安排有两个巨大的隐患。

第一,封给洛泰尔的意大利原来是路易一世的侄子伯纳德的封地。路易没有取得伯纳德的同意,就让伯纳德交出封地,并让他归附洛泰尔。

第二,这安排的前提是路易一世认为自己不久于人世,但他之后又活了二十三年。在这二十三年中,《帝国诏令》被频繁修改,引起了路易一世诸子间的内战。

先来说第一个隐患。伯纳德得知《帝国诏令》后不肯放弃自己的领地意大利半岛,秘密寻求独立。路易一世领兵前往意大利,抓捕了伯纳德。

不久第二个隐患也爆发了。818年路易一世的原配妻子去世,他娶了第二任妻子朱迪斯,并和她于823年生下了儿子“秃头查理”(有说法认为这个绰号是为了和他祖父查理曼以示区分)。

秃头查理画像

路易一世决定改变《帝国诏令》,让查理也得到分封的领土,这引发了路易一世统治时期的三次内战。

第一次内战是因为路易一世决定将原属长子洛泰尔的阿勒曼尼亚地区(今法国、德国、瑞士交界地带)分给查理。此外,路易一世频繁插手丕平的阿基坦地区的事务。

829年,洛泰尔与丕平联手挑起内战,进攻路易一世。路易一世在挫败两位儿子后,不仅没有严惩他们,还保留了他们在意大利和阿基坦地区的统治权。

第二次内战是因为路易一世罢免了丕平,将丕平的阿基坦地区封给了查理。洛泰尔、丕平和日耳曼人路易意识到,父亲对查理太过宠爱,一直拿他们的封地给查理,必须打倒父亲和查理才能保住封地。

832年,洛泰尔、丕平和日尔曼人路易共同反叛,再次挑起内战。第二年,路易一世战败。洛泰尔强令父亲赤裸着上身,卧倒在一块毛毯上,并在数十名主教围观下大声诵念悔罪自白书。

之后的一年里路易一世都被幽禁在修道院。后来其他贵族发兵勤王,路易一世才得以恢复自由,重登王位。

839年,第三次内战爆发。起因有两个,一是日耳曼人路易的封地被路易一世分给了查理;二是丕平去世后,路易一世要求丕平的儿子丕平二世离开查理的封地阿基坦。

日尔曼人路易和丕平二世起兵反抗路易一世。和前两次内战不同的是,洛泰尔和父亲站在了统一战线。这也是路易一世采用的分化策略,他需要洛泰尔的援助,并承诺日后由洛泰尔和查理共分帝国。

路易一世在洛泰尔的帮助下,平定了日尔曼人路易和丕平二世的叛乱。但得胜后不久,路易一世就病逝了。日尔曼人路易和丕平二世的势力并没有被完全消灭。

路易一世去世前,让洛泰尔继承了王位,并嘱咐洛泰尔保护查理。但洛泰尔刚继位,就违背了父亲的嘱咐。他想统一法兰克王国,让丕平二世依附于自己,彻底消灭其他兄弟的势力。

查理和日尔曼人路易为了保住自己的封地,在斯特拉斯堡立誓结盟、决定联手反对洛泰尔。在查理和日尔曼人路易的联手进攻下,洛泰尔节节败退。

洛泰尔的优势丧失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注意处理与教会的关系,导致教会逐渐倾向于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

交战过后,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会按照遵从主教的意愿,为阵亡士兵举行基督教葬礼,但洛泰尔往往都是匆忙撤离战场。

二是洛泰尔倚重萨克森士兵。萨克森士兵战斗力的确很强,但是他们之前是法兰克王国的敌人,而且不信仰基督教,引起了国内贵族和宗教人士的反感。

日耳曼人路易画像

843年8月,洛泰尔被迫妥协。三人在凡尔登会晤后订立了《凡尔登条约》。

根据这一条约,兄弟三人三分天下,即把查理曼帝国化做了三个国家。莱茵河以东归日尔曼人路易,称东法兰克王国;莱茵河以西归查理,称西法兰克王国

洛泰尔虽然继续担任国王,但实际上对两个弟弟的王国并无统辖权,真正归他统治的地区仅为北意大利以及东西法兰克王国之间一块狭长土地,即中法兰克王国

后果

《普吕姆条约》:公元855年,中法兰克王国的国王洛泰尔一世去世前将王国领土分给了三个儿子。

结论:法兰克王国的分裂既是法兰克人分封儿子传统作用的结果,也是查理曼大帝没有完全整合不同部落和文化的结果。近代德、法、意大利三个国家就是在此次帝国三分的基础上形成的。

阅读数 5.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