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旗事件:洋提督的虚名
前因:建立北洋水师;后果:甲午战争北洋水师溃败。

文/全历史 李曳白

前因

建立北洋水师:清廷建立北洋水师,李鸿章聘任琅威理为北洋水师总教习,负责水军操练。

1890年,北洋水师总兵刘步蟾撤掉洋提督琅威理的船旗,引发双方争执,史称“撤旗事件”。

撤旗事件发生的地点,是在北洋水师定远舰上,当时北方刚刚开春,春寒未退,定远舰停泊在香港避冻检修。总兵刘步蟾是定远舰负责人,他撤掉船上琅威理的旗帜,其实事出有因。

不久前,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镇远”等四艘军舰离开香港,到海南岛巡逻,按照《北洋海军章程》,提督是舰队最高指挥官,提督不在,则由二把手总兵负责,并换上总兵旗帜。

刘步蟾的做法没错,但此时北洋舰队有两个提督,除了丁汝昌,还有洋提督琅威理,他的旗也挂在船上。丁汝昌离开后,船上只剩琅威理的旗,但水师不是外国军队,挂洋人旗子不妥。

刘步蟾画像

刘步蟾决定撤掉琅威理的旗,因为按照海军章程地规定,舰队只设一名提督。就是说丁汝昌是真提督,而琅威理是名誉的。现在丁汝昌不在,自己作为舰队总兵,必须承担起指挥责任。

但琅威理很不满意,刘步蟾撤旗时,琅威理在外边喝酒,回来看到自己的旗换成了刘步蟾的,大为恼火地质问刘步蟾,说提督丁汝昌不在了,我这个提督还在,你凭什么把我的旗撤了?

刘步蟾面对有几分醉意的琅威理,也没退让,说这都是按照水师章程办事,就该换上我的旗。

琅威理致电北洋负责人李鸿章,把情况说明后,质问李鸿章谁做的对。李鸿章看到电报给了个意见,说提督旗是五色旗,总兵旗是三色旗,现在丁汝昌不在,你们可以制作一面四色旗。

李鸿章的意见很含糊,他迂回地表明了自己观点,对琅威理给予一定尊重,允许制作个比总兵级别高的四色旗,可没承认琅威理的提督位置。定远舰返程后,琅威理到天津找李鸿章。

琅威理找到李鸿章时怒气未消,他询问自己和刘步蟾到底谁是对的,李鸿章说是刘步蟾。这更气坏了琅威理,他说既然不承认我的提督位置,我就不干了。李鸿章也很生气,没有挽留。

琅威理画像

琅威理先后和刘步蟾、李鸿章起冲突,认定自己是和丁汝昌并列的北洋水师提督,而清廷其实没法承认,国家最关键的海军力量,怎么能让外国人把持?所以琅威理的提督名头争不来。

不过,琅威理对提督称谓耿耿于怀,和李鸿章不无关系。洋务运动开始后,清廷着手组建海军,海军人才缺乏成了当务之急,英国是头号海军强国,李鸿章致信驻英公使郭嵩焘想办法。

郭嵩焘回信说推荐琅威理,说琅威理出身于英国皇家海军学校,并在英国海军服役多年,专业技术很强。不久后,英国海军统帅古德访华,李鸿章让他推荐海军教习,古德推荐琅威理。

很快,李鸿章找到琅威理,在观看完琅威理的操练演戏后十分满意,和琅威理签订了正式任职协议,聘任琅威理为海军的总教习,主要负责北洋海军的操练和教育,级别属于副提督。

琅威理任职后工作出色,由于提督丁汝昌陆军出身,不熟悉海军事务,舰队训练都由琅威理负责,甚至上厕所时都在打旗语传令。丁汝昌说北洋服役的外国人虽多,但琅威理贡献最大。

水军士兵对琅威理的评价也很高,由于琅威理治军严格,士兵们都坚守岗位不敢怠惰。军中流传着“不怕丁军门,就怕琅副将”的话,意思是丁汝昌较宽容,但琅威理一定不能触犯。

恭亲王奕䜣视察北洋水师工作时,看到琅威理操练军队赞不绝口,将他的官衔提升到提督。

奕䜣授予琅威理的提督官衔,属于荣誉性质,是促进琅威理工作的手段。此后李鸿章出于尊重,常在书信中称呼琅威理为提督。但这并不是说琅威理握有提督实权,能够代表北洋舰队。

琅威理赌气辞职返回英国,引起英国政府关注。英国驻华公使向李鸿章询问琅威理的辞职原因,李鸿章说琅威理想当北洋水师的提督,但朝廷不可能授予他全权代表北洋水师的权力。新任驻英公使薛福成致电李鸿章说,说英国因琅威理辞职恼怒清廷,要撤回全部在华英国人。

琅威理回英国后气愤未消,四处宣扬自己在华受辱,说自己在中国,因为不和腐朽的中国人同流合污,受到了猜忌和排挤。琅威理的话虽然过激,但也一定程度道出实情,给琅威理扯旗的总兵刘步蟾是福建人,北洋水师中福建籍军人众多,以刘步蟾为首拉帮结派的事情不少。

李鸿章画像

撤旗事件发生前,琅威理曾建议李鸿章处理这些事情,避免在海军内部形成派系,但李鸿章没有在意。不过,撤旗事件中的琅威理也不完全占理,他之所以来北洋水师任职,是因为英国政府想通过他控制中国海军,撤旗事件让这个想法落空了。

琅威理的离开也给北洋水师带了负面影响,没了琅威理的严格管理,北洋舰队纪律松弛,演习流于形式,每年南下香港检修,士兵都往妓院里跑。李鸿章对此却不太在乎,说武人好色那不算什么大事,只要他们眷恋功名利禄,我就有办法管住他们。

不过,纪律废弛的北洋水师在腐化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后果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溃败:撤旗事件后琅威理辞去北洋水师教习职务,北洋水师纪律废弛,为战败埋下了伏笔。

结论:撤旗事件使琅威理辞去北洋水师教习职务,避免了英国对中国海军的控制,但北洋水师的纪律和操练也因琅威理的离开走向松弛,为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战败埋下了伏笔。

阅读数 2.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