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前的高潮
前因:广州起义;后果:武昌起义。

文/全历史 范范之辈

前因

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组织的兴中会在广州发起第一次试图武装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活动。起义最终虽然失败,可从此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的范围和影响力逐渐增大。

公元1911年4月27日,革命党人黄兴率领130多名敢死队员,直扑广州的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孙中山组建革命政党同盟会以来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因为起义当天为阴历三月二十九,故史称广州“三·二九之役”。

这次起义意义重大,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孙中山后来也评价,黄花岗起义先于武昌起义,成为革命党人的第一次革命。

革命起义

那这样的第一次是如何发起的呢?

自从孙中山在1895年组织的广州起义流产之后,又经历了广州新军起义等多次武装行动,革命党人的队伍不断壮大,更是成立了全国性革命政党同盟会。

孙中山决定仍然以广州为起义点,发起一次破釜沉舟之举,甚至不惜“举全力以经营”。为做好完全准备,他不惜远赴美洲筹措物资,而孙中山最有力的支持者黄兴则在香港成立统筹部,黄兴为部长,下设调查课等不同机构。

一切的准备工作被一起意外事件打乱了。23日,同盟会成员温生才擅自行动,想要刺杀多次破坏同盟会活动的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可结果却一枪击中了广州将军孚琦

同盟会

这起意外惊动了清政府。两广总督张鸣歧随即调集重兵,全城戒备,大肆搜捕革命党人。这就打乱了起义计划,再加上因为筹资困难导致从日本采购的军械还没有到位,导致革命党内部有人打了退堂鼓,提议起义之事就此作罢。

可总指挥黄兴当机立断,决定27日发动起义,而且为了集中火力,他将原定的十路进攻分队调整为四路。

黄兴

下午5时30分,黄兴带领百十个先锋敢死队,手持枪械,臂缠白巾,直扑总督府。当他们冲入署衙的时候,却发现两广总督张鸣歧等要员早已经撤退一空。革命军随即一把火烧了总督府。

当黄兴一行刚撤回城中不久,正好碰上水师提督李准率领的精锐亲兵卫队,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由于寡不敌众,十数人当场战死,黄兴立即将所部分成三路突围,最终除黄兴等少数人侥幸突围外,绝大部分人壮烈牺牲。

也有一部分人当场被俘,其中就有革命党人林觉民。根据后来《民立报》记载的林觉民受刑经过,这位来自福建书香世家的文弱书生被押至公堂受审,正气凛然、拒绝下跪,最终年仅二十四岁从容就义。

林觉民

其实,他在起义之前就已然抱着必死的决心,更是准备好了与妻子的绝笔《与妻书》。在这封诀别家书中,林觉民写下那句既深情又悲壮的话:“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意思是我非常爱你,也正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

林觉民的《与妻书》

之后,革命党人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多方奔走,最终将林觉民等此次起义牺牲的七十二名志士的遗骸,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并改名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也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墓

黄花岗起义的特殊之处,或者说直接影响后来武昌起义的地方,就是参与此次起义的主力发生了变化。

革命党人在以前以会党为主体的起义陆续失败之后,开始将活动重点转向由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提督聂士成、温处道袁世凯等编练的新式陆军,简称新军

同盟会利用新军中“讲古仔”的形式,叙述岳飞抗金以及清军入关、洪秀全金田起义等历史故事,鼓动士兵反清。这就直接激起了汉族士兵的排满思想。直到1909年,广州新军中已经有同盟会会员三千多人了。

这次的黄花岗起义正是以新军为主力发起的起义,它对孙中山筹划后来的武昌起义、选择合适的主力军,起到最直接的参照作用。

后果

武昌起义:黄花岗起义尤其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慷慨就义震动全国,第一次掀起全国革命的高潮。这个高潮正是1911年10月10日,推翻清朝统治的武昌起义

结论:黄花岗起义作为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前最大的一次行动,直接为辛亥革命指明了方向和出路。

阅读数 8.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