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擒鳌拜:少年天子的智取
前因:鳌拜专权;后果:康熙亲政。

文/全历史 范范之辈

前因

鳌拜专权:公元1661年,遵照顺治帝的遗诏,任命鳌拜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康熙即位之后,鳌拜逐渐以元老资格,擅权自重,开始走上专权的道路。

公元1669年6月14日,16岁的康熙皇帝在武英殿,带领十几个训练有素的少年,用计生擒了权臣鳌拜。由此,康熙帝扫除了他亲政的最大障碍。

康熙帝

那么,鳌拜作为顺治钦定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怎么会成为康熙帝亲政的障碍呢?

这要从鳌拜在四辅臣中脱颖而出,独断专权开始说起。两年前,鳌拜相对其他三位辅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来说,年纪和战功都最浅,所以论资排位属于四辅臣之末。

可他偏偏是一个不甘于人后,处处想要越位抓权的人。首辅索尼年老体弱,是个和稀泥的主儿,遏必隆胆小怕事,总喜欢依附强者。这样,四大辅臣就剩下苏克萨哈与鳌拜在朝中争夺权力。

终于,两人的矛盾和利益划分日益明显。鳌拜代表的是镶黄旗的利益,而苏克萨哈则是正白旗人。

自从朝廷下令旗人圈换汉民的土地以来,这两旗经常因为土地问题打得不可开交,导致京东周遭五百里的百姓自从秋收以来,都无地可耕,严重影响国库收入。

这时,鳌拜却执意要诛杀京师总督朱昌祚等人,因为他们不愿意依附鳌拜,更弹劾他强行圈换百姓土地。康熙在四大辅臣的会议上,表示不同意;可此刻的康熙在鳌拜眼里是一个无话语权的摆设,欺负他年少,大声咆哮,甚至撸起长袖威吓小皇帝。

结果,鳌拜竟然擅自矫诏,诛杀了反对他的朱昌祚等人。在康熙皇帝的百般忍耐蛰伏后,终于等到了自己亲政的年纪。鳌拜虽然不情愿,但按照祖制,康熙可以“躬亲大政”,即使辅臣也不好阻拦。

苏克萨哈为了对付鳌拜,上疏皇帝如今亲政,应该解除辅臣职位。这是要夺取鳌拜辅政之权的节奏,鳌拜自然不肯束手就擒。

鳌拜

他指使党羽班布尔善,反诬苏克萨哈不想还政给皇帝,竟强逼康熙同意,将苏克萨哈绞杀,更是诛其族。

面对嚣张跋扈的鳌拜,康熙深感危机。但如果明文降旨,让外廷拿问鳌拜,恐怕会生出事端,不仅不能除掉他,反而可能受其害,让他抓住康熙的把柄。因为此时,鳌拜毕竟是先帝亲封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而且相比其他辅臣,鳌拜势力最盛,在朝中的关系盘根错节。

于是,康熙不露声色,只在暗中谋划,想要私下智取鳌拜。

这是怎样一个智取之法呢?

首先,将鳌拜引到宫中的武英殿。这个地方是康熙日常练武的专场,集合了康熙多日来训练的“布库”少年。

所谓“布库”是满族人流行的一种徒手搏斗游戏,就是一种摔跤活动。鳌拜号称“满清第一巴图鲁(勇士)”,捉拿他并非易事。于是,康熙在首辅索尼的儿子索额图帮助下,专门挑选了一些身体强壮的太监和王公亲贵子弟,以排练“布库”游戏娱乐为借口,秘密训练属于自己的亲卫队。

布库

这样就可以掩人耳目,让鳌拜以为小皇帝不务正业,没有野心。

这天,当鳌拜奉诏来到武英殿时,被索额图一把拦住,理由是为了皇帝的安危,不得带刀而入。

无奈之下,鳌拜只得放下武器,进入了康熙为他设下的陷阱。

康熙为了避免在擒拿鳌拜过程中出现差错,特地让索额图为他定制了一把椅子:椅子的一条腿被锯断,然后又轻轻地拼接了上去。

等鳌拜坐下之后,一个装扮成太监的“布库少年”给鳌拜奉茶。这是一杯茶水滚烫但杯底温凉的茶。结果,鳌拜被烫得摔掉了手中的茶杯,身体一侧转就跌倒了。

康熙趁机一声令下,周围十几个”布库“侍卫一拥而上,将鳌拜按倒在地……

康熙擒鳌拜

当天,康熙就召开了亲王们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罗列鳌拜罪行三十条,本来应该立斩,可康熙帝顾及鳌拜身后的势力,声称鳌拜是大清功臣,于是赦免了死罪。不过为了防止他东山再起,诛杀了鳌拜的亲子兄弟及党羽,断其势力。

于是,鳌拜已倒,而年迈的首辅索尼病故,四大辅政大臣只剩下墙头草性格的遏必隆。因为他长期依附、勾结鳌拜,康熙必不能留下他。就这样,遏必隆被削去太师、一等公的爵位。

少年天子康熙由此完全夺回了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后果

康熙亲政:康熙铲除鳌拜之后,终于可以完全夺回朝政大权,为下一步削平三藩、统一台湾等政绩的实施铺平道路。

结论:少年康熙隐忍、谋划,终于生擒权臣鳌拜,夺回话语权,不仅结束了清初的四大辅臣制度,更奠定了整个大清朝皇权专制的政治格局。

阅读数 4.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