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俄罗斯音乐大师——拉赫玛尼诺夫
拉氏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之一,他的作品甚富俄国色彩,充满激情、旋律优美,其钢琴作品更是以其难度闻名世界。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是一位出生于俄国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1943年临终前入美国籍。为了纪念他,水星上位于27.6°N, 302.4°W的陨石坑以他的名字命名。

陨石坑

拉赫玛尼诺夫兼具了肖邦的浪漫、李斯特的技术,但他比舒曼勃拉姆斯更阴郁,更深沉,也更煽情。在他的音乐里面,深藏了更多的挣扎和纠结,如同他颠沛流离的一生。

拉赫玛尼诺夫诞生于俄国的大诺夫哥罗德附近的谢苗诺沃。他出身于地主家庭,家境颇为富裕。父母皆为业余钢琴演奏家,母亲是他的第一位钢琴教师。

拉赫玛尼诺夫从四岁开始习琴,然而最初并无突出的表现。后来由于家道中落,拉赫玛尼诺夫一家迁往圣彼得堡。1882年,拉赫玛尼诺夫入读当地的圣彼得堡音乐学院,1885年经介绍前往莫斯科,在尼古拉·兹韦列夫门下接受严格的钢琴训练。

10岁的拉赫玛尼诺夫

艰苦的训练令拉赫玛尼诺夫不久便展露出他的天分。19岁时,他就编写了著名的《升C小调钢琴前奏曲》,此曲成为他于乐坛上的代表作。同年他还完成了《第一钢琴协奏曲》1892年,拉赫玛尼诺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并开始他的作曲生涯。

1897年,拉赫玛尼诺夫《第一交响乐》的首演招来劣评如潮,这令他受到很大的打击,他亦因此而无法集中精神作曲。后经了解,这次失败另有原因。由于当天的指挥格拉祖诺夫并未充分练习,再加上指挥时醉酒,整个首演一塌糊涂。

但拉赫玛尼诺夫并未因此振作起来,往后的数年更是停止创作,直至得到心理治疗师达尔的医治,才重拾自信。1900年,拉赫玛尼诺夫完成了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并以此献给达尔,他更亲自于首演中担任钢琴独奏。该次演出为大众所接纳,令《第二钢琴协奏曲》成为大众喜爱的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

拉赫玛尼诺夫除作曲外,亦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家,他于1904年担任莫斯科大剧院的指挥。1906年,由于俄国政治上的动荡,拉赫玛尼诺夫举家离开俄国暂居意大利,后来再迁往德国德累斯顿,期间他编写了著名的《第二交响乐》,并于欧洲多国巡回指挥。

1909年,拉赫玛尼诺夫第一次前往美国表演。他为此编写了被誉为最困难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令他在美国大受欢迎。回到俄国后,拉赫玛尼诺夫担任莫斯科爱乐交响乐团的指挥,成为当地乐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拉赫玛尼诺夫担任指挥的莫斯科大剧院

1914年,由于俄国政治环境,不少剧院为免受暴民破坏而关闭。因此在1917年,拉赫玛尼诺夫获邀到瑞典演出,他借此良机举家离开俄国,最终于1918年移居美国。

为谋生计,拉赫玛尼诺夫开始其钢琴演奏生涯。在他人生余下的二十多年里,他前往美国及欧洲各地演奏,但却再无踏足祖国的机会。

拉赫玛尼诺夫曾经说过:“我感到我工作时比闲散时更强,所以我祈求上帝让我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七十岁时,拉赫玛尼诺夫仍不停四处演出,直至于1943年2月被诊断出患了黑色素瘤,才因身体不适被迫停止,返回美国治疗。

拉赫玛尼诺夫在肯西科公墓的坟墓

同年3月,拉赫玛尼诺夫病情恶化,无法进食,到了3月26日更陷入昏迷状态。一群音乐家联名以电报预祝他的七十岁大寿,可惜他却无缘庆祝自己的诞辰,最终于1943年3月28日于加利福尼亚辞世,葬于当地。

阅读数 2.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