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楚霸王英雄传奇的赞歌 | 琵琶曲《霸王卸甲》
身经百战,未曾失败,称霸称雄,千古无双的西楚霸王,却也敌不过天命。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垓下歌》

霸王卸甲 - 刘德海.mp3
00:00 09:16

力能扛鼎,破釜沉舟,逐鹿中原,鸿门设宴,四面楚歌,垓下酣战,霸王别姬,乌江自刎……这些词,对于从小在古代文化故事的熏染里长大的我们,想必并不陌生。

这位故事主角传奇的一生已被一个个荡气回肠的瞬间深深铭刻在了历史里,浪漫,悲壮,熠熠生辉。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史记》

项羽,这个名字从成王败寇的成见里脱颖而出,一连串的璀璨事迹,把在一场铺设于乱世的英雄悲剧演绎得惊心动魄,将形象永恒定格在了一帧帧画面里,纵观几千年中国历史,无人可与之比肩。

古往今来,他充斥着英雄主义色彩的一生为太多文人艺术家所着迷。有太史公为其撰本纪,亦有杜牧怀古之时“卷土重来未可知”的一声声叹息。《霸王卸甲》琵琶一曲也因此而谱,列于这浩如烟海的经典中,与他的故事一并打动着世世代代华夏儿女。

项羽

此曲和《十面埋伏》同样都是取材于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不同的是,《十面埋伏》是以胜者刘邦视角去表现,而在《霸王卸甲》中,主角是项羽。不同于前者侧重渲染战争的激昂澎湃与凯旋场面,后者更是一种沉闷悲壮之美,一场从歇斯底里的反抗到彻彻底底大溃的悲剧。

短短六分多钟一曲,将垓下酣战分为十六段:(一)营鼓 (二)开帐 (三)点将一 (四)整队 (五)点将二 (六)出阵一 (七)出阵二 (八)接战 (九)垓下酣战 (十)楚歌 (十一)别姬 (十二)鼓角甲声 (十三)出围 (十四)追兵 (十五)逐骑 (十六)众军归里。

乐曲结构充实而紧凑。而琵琶极致的戏剧性与内在张力,将这部史诗般的战事铺张演绎得出神入化,让听者随之紧张,随之动容。一弦一柱都将情节描绘得细致入微,将人物张扬得栩栩如生。

琵琶演奏-李戈《霸王卸甲》

开头,琵琶在低音区拨奏出激动不安的引子,像是为那场一触即发的战争蓄势的隆隆战鼓。时缓时急,朦胧,沉重,似乎在最初就预言着结局的悲剧。随着战鼓声越来越快,越来越急,士兵开账,雨点般的鼓声将乐曲的情绪一步步推向顶点。

开账,点将,整队,出阵——一鼓作气,一气呵成。战争前是寂静的,唯有鼓声,垓下风声,胸膛里的砰砰心跳声。

接战一声令下,本来紧绷着的一根弦被巨大的拉力扯断,双方摆好的阵营刹那间划破寂静,陷入激烈的战斗,杀声铺天盖地,乐曲也随之进入了高潮。

然而,这高潮激烈且短暂。汉军击溃楚军,当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之时,项王方才反应过来为时已晚。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他痛别虞姬,痛别曾经一切属于自己而却在瞬间失去的江山,在绝望中上马,与八百余麾下壮士骑从者连夜遁逃。

垓下之战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被汉军数千人穷追不舍之时,项羽料到自己已经无法脱身,与其士兵慷慨陈词了自己视死如归的决心——身经百战,未曾失败,称霸称雄,千古无双的西楚霸王,却也敌不过天命。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句慨叹大概不止是杜牧一人所思所想。古往今来,这位枭雄的终曲令太多人惋惜,中国人热爱“作美”,总喜欢给悲剧补上一个完满的结局。

从年少轻狂时见秦王游会稽轻描淡写搁下的那句“彼可取而代也”,到杀宋义,率领楚兵攻破秦军“一以当十,呼声动天”,使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的激昂时刻,再到与汉军彭城交战,使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的血腥场面——那个曾使众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霸王,最终怅然遗立在乌江边,脑海里闪过那一个个曾经拥有的辉煌瞬间。

巨鹿之战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其实初临乌江,他未尝没想过忍辱负重,十万旌旗卷土来。但撑船翁有意无意的一席话,却戳在了他内心最骄傲之处——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他想到忠心耿耿追随自己却无一生还的八千战士,想到对岸那满怀期待的江东父老,他想到曾于自己缠绵悱恻朝暮相伴的虞姬。于是他将心爱的马匹赐给渔夫,最终还是选择以最不屈的姿态面对死亡。

他命令士兵下马与敌人短兵相接,自身以一敌百,身受重伤数十处。最终自刎而死,被眼馋千金悬赏的敌人蹂躏践踏着抢夺尸体,夺得大卸八块后的肢体的五人分别得其封地。

楚汉交战

历史上有的是悲剧的英雄——凯撒拿破仑诸葛亮文天祥,都以惨烈结局告终。

刘瑜说,农民起义史,不过就是起义军们“如何可歌可泣地推翻暴政然后又如何重新建立不那么可歌可泣的新暴政”,两千年不断循环往复,千秋万代似乎可缩影为一秋一代。

永恒是长长的一连串现实,现实是短短的一小段永恒——历史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若非要追寻什么意义,历史铭记的就是这一个个波澜壮阔的瞬间:是列奥尼达斯身中万箭倒在战场上倒下的姿态,是那个“风萧萧兮易水寒”送行的傍晚,是谭嗣同临刑前的“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霸王卸下战甲,瞭望江东时耳边的怆然风声。

项羽

项羽史诗般的人生,在太史公近一万多字的项羽本纪里,浩浩汤汤的场面也都只能被一笔带过。简练,却又勾勒得深入骨髓。就像这《霸王卸甲》,短短一曲把这千回百转的故事描绘得起伏跌宕,使人听罢不由得唏嘘回味无穷。

所有的事件都是川上逝水,唯有人物的善恶、气度、品格,为后人所永世封存。

司马迁的笔触,简练,有力,如汉家陵阙的石兽。若省去那些细微的雕琢,字里行间便顿时平庸粗糙失去风韵;若打磨得光滑细洁,却显得油腻赘余。

那一尊尊历史的塑像,在他的雕琢之下,成为了华夏文化里有血有肉的“原型”,一点一滴构筑起我们中国集体人格的血脉与呼吸。让我们聆听这动人的旋律,感受与历史休戚与共的瞬间……

阅读数 2.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