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之死:基督教史的重要节点
前因:基督教产生;后果:基督教世界暂时沉默。

文/YXH

前因

基督教产生:基督教的传播触犯了罗马当权者的利益。

公元30年,耶稣被犹太行省总督彼拉多于耶路撒冷城郊的橄榄山抓获,经过刑讯和审判之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彼拉多审讯耶稣

当时,罗马帝国犹太行省的总督彼拉多发现,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出现了一个经常说些莫须有事情的人。这个人名叫耶稣,自称是来拯救世人的。耶稣所到之处会获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从他的家乡开始,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相信他,选择跟随他,一个新的宗教似乎已经诞生在彼拉多的犹太行省了。

对于一个传统的罗马公民而言,神无处不在,众神之王朱庇特为国家带来法律和智慧,谷物之神和播种之神为农民的播种提供保障,战神保佑国家能够顺利的开疆拓土。宽容的罗马公民会将新领土上的神明邀请进入罗马神的大家庭,毕竟来了就是一家人。

但是,耶稣却告诉人们这一切不是真的,他说上帝才是创造世间万物的绝对真神,这种信众越来越多的一神教和包罗万象的罗马多神教显然格格不入。彼拉多不能忍受这一点。

作为一个忠诚的行省总督,彼拉多忠于罗马皇帝。彼拉多认为,罗马皇帝英明的统治会带领大家开疆拓土,生活富足;皇帝和皇后的画像应该被供奉,以求万事顺遂,国家安定;忠于皇帝是每个罗马人必尽的义务和奉行的准则。

耶稣的事迹启发众多艺术家

但是耶稣和他的信徒们,却要求人们信仰宇宙中唯一的真神:上帝。信仰罗马皇帝没有丝毫意义,只有信仰上帝才能得到救赎。彼拉多知道,罗马皇帝绝对不会允许这种威胁统治的宗教存在。

这些年犹太行省其实并不风平浪静,灾荒,瘟疫,战争,社会动荡使民心不稳,民心不稳会让那些不怀好意之人蠢蠢欲动。犹太行省是新征服地区,罗马政府一直不能信任当地人,当地人也不愿服从罗马政府,矛盾与冲突随时都能一触即发。耶稣及其信徒的传教,无疑会使矛盾升级。

但是,耶稣的出现反而给了彼拉多一个机会,去获取本地犹太教信徒的信任。

彼拉多在犹太行省已耕耘多年,但始终没能真正走到人民心里去。犹太行省自古以来就有独特的民族与民族信仰,不愿意受到中央政府的管辖,历任总督都希望用罗马传统宗教获得当地人的认可,可总是事与愿违,当地老百姓总是一边假装信仰罗马神明一边保持原有的犹太教信仰。这让彼拉多十分着急。

耶稣所宣扬的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但是更包容,从而拥有更多的信徒。所以犹太教的长老希望借罗马官员的手除掉耶稣,恢复犹太教在犹太行省的绝对地位。如果彼拉多成功除掉耶稣,那长老们无疑会支持他,这有利于罗马的统治。

如何才能在人群中找到耶稣再把他抓住呢?关键是要有一个内应,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耶稣的门徒有很多,犹大就很适合这个工作,彼拉多用一袋银币获得了犹大的配合。一天晚上,耶稣要和手下的门徒共进晚餐,彼拉多依靠犹大的告密,借机将耶稣抓获,以“莫须有”的罪名判处极刑。

铜版画《耶稣赴死》

在耶稣死后,基督徒继续遭到来自罗马政府和犹太教的迫害,被迫偃旗息鼓。基督徒在部分使徒的带领下进行地下传教,客观上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后果

基督教世界暂时沉默:传教活动走入地下,为后来的广泛传播积累力量和经验。

结论:耶稣之死是基督教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耶稣死后,基督教开始以地下传播为主,并开始吸收罗马上层知识分子进入基督教。

阅读数 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