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后三头同盟破裂;后果:罗马帝国建立。
文/王梦娇
前因
后三头同盟破裂:屋大维与安东尼彻底决裂,开始了激烈内战。
公元前31年,屋大维与安东尼在希腊亚克兴发生海战,屋大维方运用著名的“钳子”战术,打败了安东尼和埃及艳后的联合舰队,安东尼与艳后双双自杀。

亚克兴角海战
由于安东尼想要将罗马的土地赠送给埃及,破坏了罗马人民的利益,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剥夺了安东尼了权力,安东尼成了“罗马之敌”。安东尼的失势让罗马先前的“两头”政局向屋大维倾倒,屋大维趁机在这时向埃及女王宣战了。
战前准备时,安东尼和屋大维的军队数量相当。但是,屋大维的船队上装备有一种名为“钳子”的新武器,这是一种包有铁皮的跳板,带有铁钩,另一头连着绳索。使用时就把“钳子”投掷出去,将对方敌舰拖近。“钳子”带有铁皮砍不断,通过“钳子”海上的战争就变成了局部的陆战,这无疑发挥了罗马军陆战能力的优势。
经验丰富的安东尼根据西部海岸的风向特点,迅速制定了作战计划。安东尼观察到海风的行走有一定规律,于是就决定借助风的力量来帮助战舰转向,他将实力最强的舰队集中在了右翼,这样就可以顺着风迅速到达敌人的左翼,给敌人来一个措手不及。

帆船时代的海战往往离海岸很近
当然,他没有忘记给自己留一条退路,部署好了顺风逃跑的路线。然而,一个逃兵背叛了安东尼,把计划出卖给了屋大维。屋大维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顺势而为。他和副将阿格里帕、阿伦提各自率领一只舰队,向大海驶去,等待着安东尼军队的“计划行事”。
在公元前31年的一天,海风如约而至,安东尼自信满满地率领着右翼部队驶向敌方阿格里帕领导的左翼部队。安东尼军队的士兵按计划进攻,阿格里帕的舰队则早有了战术应对的准备,他们驾驶着轻小的船,躲避攻击,直直撞向安东尼的军队,如果没能将对方船只撞翻,就迅速退回组织下一次的撞击。在这时,屋大维军队的“钳子”就派上了用场,士兵们利用“钳子”登上对方甲板进行近距离的贴身拼杀,在甲板这一块“小陆地”上,屋大维军队占有了很大的优势。
这和预想的剧本走向截然不同,安东尼傻眼了,不过他并没有放弃,依旧领着右翼部队奋战着,就在这时,他的中央、左翼部队眼见形势不妙竟然纷纷向港内跑路。埃及女王派出预备军队进行阻拦,可谁知,预备军队非但没有拦截逃跑的船只,竟然转身向屋大维投降了。
此时安东尼彻底明白,这次败局已定,他按照之前的准备,给埃及女王发出了撤退逃跑的信号。得了信号的埃及联合军队开着船开始了狂奔,还在交战的安东尼的士兵也慌忙扔掉一切重武器,挣脱出交缠加入了狂奔。一些没有携带船帆的船则没办法撤离,只能硬着头皮和屋大维的军队死磕,这其中也包括安东尼本人的战舰。

这对情侣到底是死在了一起
虽然先是被出卖失去了优势,接着军队又擅自投降,安东尼的剩余作战士兵依然有着不容小觑的战斗力,也许知道结局是死亡,这些士兵拼了命的反击,因此屋大维的军队也受到了重伤。但屋大维并不想失去先前的优势,他下令军队暂时撤退,转而用火攻来对付安东尼剩下的士兵。
一时间,无数的火箭、火球瞬间被射向了安东尼方的战舰,船只被点燃,海面上生起了巨大的火焰。安东尼眼见就要无法脱身,立马带着40余艘船从一片火海里逃走。屋大维没有进行追击,俘获了幸存的敌方士兵。安东尼的陆军部队看到海上的惨烈战况,也投降了。
第二年夏天,屋大维杀向了埃及,安东尼绝望下选择了自杀。而埃及艳后得知安东尼身死,再加上不愿看到托勒密王朝的覆灭,也选择了自杀。至此,屋大维和安东尼的战争落下了帷幕。屋大维将埃及收作了罗马的行省。
后果
罗马帝国建立: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托勒密王朝覆灭,成为罗马帝国的行省。
结论:此战获胜,扫清屋大维统治罗马的障碍,屋大维成为罗马唯一的掌权人,这场战役成为建立罗马帝国的重要前提,也证明屋大维确是有能力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