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梅尔森条约;后果:萨克森王朝建立。
文/全历史 张君恪
前因
《梅尔森条约》:公元870年,西法兰克王国君主查理及东法兰克王国国王路易签署在梅尔森签署条约,瓜分了中法兰克王国的洛林和普罗旺斯两地。
公元911年,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后世称之为康拉德一世。
由于康拉德是由贵族推选为国王的,此后德意志地区的国王都受此影响,由推选的方式产生,所以后世有人把康拉德一世的当选视作德意志历史的开端。
康拉德一世能当选为国王,是因为躺在了他父亲的功劳簿上。
康拉德一世的父亲也叫康拉德,后世称之为“长者康拉德”。虽然有贵族身份,但长者康拉德原本在东法兰克王国的地位并不高。
后来长者康拉德做了两件事,提升了家族地位。
一是在880年娶了东法兰克王国国王阿努尔夫的女儿杰莉丝姆。成了国王的女婿后,长者康拉德就有了国王做靠山。

东法兰克王国国王阿努尔夫画像
康拉德家族所在法兰克尼亚公国有一个势力很大的贵族——巴本贝格家族。
长者康拉德成为国王女婿后,国王就将之前一直由巴本贝格家族担任的(法兰克公国境内城市)维尔茨堡主教职务,让长者康拉德的弟弟担任。
当时由于国王无法抵御北欧诺曼人和东欧马扎尔人入侵,王权旁落,地方封建贵族势力壮大,巴本贝格家族就是其中之一。扶持关系亲近的康拉德家族,有助于国王压制巴本贝格家族的力量。
二是发动对巴本贝格家族的战争,削弱他们的力量,为儿子成为法兰克尼亚公爵奠定基础。
康拉德家族的势力在国王的扶持下逐渐壮大,与巴本贝格家族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国王活着的时候,两家一直隐忍不发。但国王死后,年仅七岁的路易(后世称之为“孩童路易”)继任国王,双方的矛盾就爆发了。
902年,康拉德家族和巴本贝格家族爆发了战争。战争爆发后的第四年,长者康拉德在弗里茨拉尔与巴本贝格家族的首领阿达尔贝特交战时阵亡。

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孩童路易”画像
为了帮助康拉德家族,国王路易将战争爆发的责任归咎于巴本贝格家族,下令传唤阿达尔贝特,让他解释为什么要发动战争。
但阿达尔贝特对国王的传唤置之不理,这不仅惹怒了国王,而且还让其他封建贵族认为巴本贝格家族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他们纷纷站在国王这一边,声讨阿达尔贝特。
国王路易亲率大军包围了阿达尔贝特的城堡,阿达尔贝特的部下纷纷向国王投诚。阿达尔贝特也只好走出城堡,向国王投降。
阿达尔贝特投降后很快被处死,巴本贝格家族在法兰克公国的势力被消灭。长者康拉德的儿子康拉德成为了法兰克公国的公爵。
911年,国王路易病逝,没有留下子嗣。当时东法兰克王国有四个势力强大的公爵,他们准备选举一位新国王。
他们选举新国王的原因在于:第一,东法兰克王国的王权需要得到维持,要不然西法兰克王国可能会吞并这些公国,诺曼人和马扎尔人的威胁也需要国王去对付;第二,选举国王是日耳曼部落的传统。
同年11月,巴伐利亚公爵、萨克森公爵、施瓦本公爵以及法兰克公爵商议国王人选。
法兰克公爵康拉德因为具有加洛林王室(最初建立东法兰克王国的王室)血统,而且就年龄而言,时年二十一岁的康拉德比其他三位公爵更合适,其他三位公爵要么是年纪太大,要么是太年轻在公国内没有足够的威信。

描绘康拉德一世登基场景的画作
除了血统和年龄以外,康拉德能够当选也是因为法兰克尼亚公国距离洛林地区较近。洛林原属于东法兰克王国,但统治洛林的雷尼尔家族归附了西法兰克王国,曾劝说西法兰克王国国王吞并东法兰克王国。
康拉德家族先前与巴本贝格家族作战时,曾经与巴本贝格家族的盟友雷尼尔家族交战。康拉德当选国王有利于对洛林问题的处置。
后果
萨克森王朝建立:公元919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康拉德一世去世后,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继任国王,开启了萨克森王朝。
结论:康拉德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国王,标志着东法兰克地区的世族贵族家族结成的政治联合体最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