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铲除隆科多:过河拆桥
前因:雍正继位;后果:中国划给俄国大片领土。

文/全历史 老三诺夫娜

前因

雍正继位:1722年,康熙帝去世,皇四子胤禛(yìnzhēn)登基,是为雍正。

1727年,雍正帝将扶持其上位的最大功臣——步军统领隆科多革职幽禁,第二年,隆科多死于幽禁之所。

隆科多曾总管京师防卫,康熙去世后,他传遗诏立皇四子胤禛为帝,是为雍正,随后派兵封锁城门,保证诸皇子无法叛乱。

雍正登基后,封隆科多为一等世职,总理王大臣,并兼任吏部尚书。为增加其荣宠,雍正还特意下令,以后在公开场合,不得对隆科多直呼其名,而是称其为舅舅。因为隆科多是康熙皇后的弟弟,雍正虽非皇后所生,跟隆科多只算名分上的甥舅关系。

雍正

雍正如此厚待隆科多,一方面是对他扶自己上位的嘉奖,另一方面是因为,雍正即位初期,统治不稳,需要隆科多把持关键位置。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雍正的好几个兄弟,都曾有继位的希望,朝中大臣也纷纷站队,集结在不同皇子身边。而雍正自己,因为要隐藏锋芒,不敢结交大臣,以致朝中百官,他能叫上名字,又熟悉履历的没几个。

所以雍正继位后,朝中充斥着各位皇子的党羽,比较典型的,是八阿哥胤禩。八阿哥在皇子中最贤能,而且很擅于团结人,所以朝中大臣,支持他的也最多。雍正即位后,幽禁了不服自己的九阿哥胤禟和十四阿哥胤禵,却担心犯众怒,不敢擅动八阿哥,而且考虑到他的威望,还让他当了总理王大臣,重用了他的党羽,比如大学士马齐就进了内阁。

这种情况下,朝臣们不免心怀鬼胎,让雍正不能放心,所以他让隆科多主抓吏部,全权负责选官事宜。除此之外,他还特许隆科多替自己传达口谕,转达朝臣们的奏折。隆科多也因此,成为雍正初年的三大台柱子之一。

有隆科多坐镇吏部,一批新鲜血液得以进入朝堂。最主要的是,他帮雍正清除了八阿哥胤禩。

雍正时刻把八阿哥视为皇位的最大威胁,想找机会除掉他,所以总找八阿哥的茬,比如太庙账房里有油味儿,他就严厉训斥主管工部的八阿哥,还罚他在太庙跪了一天一夜。

胤禩剧照

但朝中还有八阿哥的党羽,有些持中立态度的官员,也仰慕八阿哥的威望。所以雍正对八阿哥的申斥,这些人大多不以为然,甚至还有人为他的委屈鸣不平。

雍正很生气,竟下旨说,如果有人敢站出来说八阿哥比我厉害,比我更适合当皇帝,那我一定让位。自然不会有人敢真这么做,但雍正担心八阿哥威胁皇位,这件事可以充分体现出来。

为了解决雍正的心头之患,隆科多召集一批人,开始搜集八阿哥的罪状,比如结党,比如他主管的部门财物亏空等等。然后他们联合上奏,弹劾八阿哥。雍正也终于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将八阿哥幽禁。

但因为位高权重,隆科多开始专横跋扈,以权谋私。他在吏部大权独揽,手下对他惟命是从,“莫敢仰视”,以致吏部的选官,被称为“佟选”(隆科多出自佟佳氏)。他对王公也很无礼,见到果郡王,本应行单膝跪地礼,他却点头了事。果郡王不但不敢抱怨,还因没提前打招呼懊悔不已。

他还利用选官的特权,大收贿赂,不少地方巡抚和提督都向他行贿过。隆科多担心日后败露,把贪污所得的钱财,分藏在不同的亲友家。

隆科多剧照

八阿哥胤禩的势力已经清除,雍正的统治逐渐稳定。他也不愿再包容隆科多的不检点,开始从敲打开始,一步步削弱其权势。

起初,一有官员提到权臣骄狂不法的话题,雍正就总捎带脚说几句隆科多,提醒他注意言行。提醒多了,隆科多开始担心权势不保。后来他多处藏钱的事被查出来,就惶恐不安地自请辞去步军统领之职。

再后来,吏部给一个官员定罪,先后提了两个处理意见,第一个罚得太轻,第二个又罚得太重。雍正申斥说,如此错乱,别人是不敢的,肯定是吏部尚书隆科多故意扰乱,要包庇这个官员。

这个罪名,再加上贪污受贿,雍正一下子撤了隆科多的吏部尚书职,削了一等世职的封号,改让他负责边疆事务,去外蒙古跟俄国谈判。然而谈判才进行到一半,雍正就以私藏玉蝶(皇家族谱)罪,将隆科多召回京城幽禁。

后果

中国划给俄国大片领土:1726年,中俄两国谈判,中方代表隆科多因罪被召回,接替者不能争取更多的领土,所以在最终签订的条约中,中国将大片领土划给俄国。

结论:隆科多过分被重用,是雍正初年统治不稳才出现的特殊现象。隆科多被铲除,也说明雍正的统治逐渐走向正规。

阅读数 4.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