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嘉庆帝木兰秋狝;后果:绵宁被封为和硕智亲王。
文/全历史 蓑笠寒江雪
前因
嘉庆帝木兰秋狝:1813年8月13日,嘉庆帝前往承德北部的木兰围场进行一年一度的行猎。
1813年,李文成、林清等领导天理教徒发动起义。200名天理教徒在北京发动兵变,攻入紫禁城东华门、西华门,直捣清廷皇宫重地。
九月十五这天中午,紫禁城的东华门外吵吵嚷嚷。原来是一队运煤的马车把道给挡上了,二十多个穿长衫的人正和车队老板吵架。结果双方吵急眼了,这二十多人纷纷脱下了长衫,亮出了兵器,要和车老板拼命。
东华门的守军不知道这些人什么来路,吓得赶紧关闭城门。只见一人大声喝止了众人,并且抢前几步,趁门关上前混了进去,几个腿脚利索的也跟着混了进去。余下的人想跟着进去,可是大门已经关了,他们敲了半天也没人应,于是把车老板教训了一顿就散了。
运煤队一共冲进去了5个人,为首的那个叫陈爽。他们在一个太监的带领下继续向里猛冲,哨兵都拦不住,不一会儿他们就进入了苍震门。清兵追到苍震门口,被总管大太监常永贵拦住,说大内禁地不可擅闯。清兵将领恳求进去捉贼,常总管说他自有办法。

清代内廷一般指乾清门内
常总管的办法是太监们一人拿着根木棒,去捉贼。贼本来就没几个,好虎敌不过群狼,5个人很快被捉住,并被太监们暴打,2死3伤,陈爽也重伤被俘。太监们把3个活贼2具死尸都交给了苍震门的清兵。
捉完了贼,常永贵赶紧跑到养心殿去向二皇子绵宁汇报。绵宁得知宫里闯进贼之后就已经采取了办法,他不知道闯进了多少贼,但知道宫里能用的兵不多,只有一百多人,于是就没贸然出击,而是一边命各宫门戒严,一边调援军。当常永贵汇报说贼已经都捉住了,他才松了一口气。
绵宁紧张的心情还没平复,隆宗门那边又出事了。呐喊声还有轰隆隆的撞门声听起来叫人害怕。常永贵赶紧把太监们叫来准备迎战。绵宁也找来一把鸟枪,站在养心殿的台阶上静静观看。
几个贼已经爬上对面御膳房的屋顶,绵宁二话不说就是一枪,正好打中了其中一个,那人掉了下来。绵宁赶紧装药,但一着急找不到子弹了,于是他把衣服上的一个扣子扯了下来,上膛,砰的一枪,又击倒一个贼。

绵宁就是后来的道光帝
太监们大叫着冲了过去,论起棒子就打。这时,援兵也到了,1千多火器营的官兵,后面跟着王公大臣带领的家仆。见大批官兵拿着枪杀到,这些人赶紧原路逃跑。一时间枪弹如雨,贼众伤亡惨重。
这些人哪里知道来时的路已经被官军封死了,出不去,有的跑上西华门跳护城河被淹死,有的躲在草丛里又被搜了出来。天黑后,官兵封锁了所有出口,贼众被逼到了城墙上。
第二天天一亮,八旗军也来了。藏在午门和西华门的最后20多个贼全部被擒。这场骚乱至此才彻底结束。
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会有人胆敢硬闯紫禁城呢?
这些贼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天理教徒。当时,清廷统治腐败,导致白莲教起义失败后的余众再次组织起来对抗朝廷。他们以佛教的教义和活动为掩护,在北方民间迅速发展壮大。各地官员乃至朝中大臣尽管已经有所耳闻,但大多都懒于管理,为自己惹事。所以都坐视不管,于是才酿成了这起事件。
这次起义是事先谋划好的,由天理教领袖林清、李文成领导。这两人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山东,可谓里应外合。两人秘密商定趁嘉庆帝去承德打猎时起事,时间定在九月十五这天,到时候河南、山西、直隶(今河北天津一带)的教众一起响应,推翻清廷的统治。

林清
但是天理教成员复杂,保密工作没做好,叛徒告密,李文成在山东事先被抓,各地教众不得不提前起义。但各地政府知道情报后已经有所防备,各地的起义军被遏制,无法支援北京。
林清在北京还不知道事情已经败露,准备如期行动。手底下有几千教徒,于是他就把这些教徒分为两波人,一波去攻打东华门,一波去攻打西华门,有几个在宫里不得势的太监,也被林清收买,作为内应。
只是他没想到,起义当天的几千教徒只有200人露面。攻西华门的那波人还好,扮成卖柿子、白薯的小贩,挑着筐,筐里藏着兵器,趁守门的官兵不注意,从西华门杀了进去。东华门的那队人没怎么事先谋划,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事发两天后,林清也被抓捕。北京及周边有700多天理教信徒被搜捕出来并死。直隶、山东、河南的教徒也被清军剿灭。大约历时半年,整个起义彻底失败。
后果
绵宁被封为和硕智亲王:1813年,绵宁(即后来的道光帝)在紫禁城平定天理教起义有功,被嘉庆帝封为和硕智亲王。为他后来继位为皇帝,奠定了政治基础。
结论:天理教起义是继白莲教起义后的又一次农民起义,也是清末唯一一次杀入紫荆城的起义。这场起义间接导致了二皇子绵宁受嘉庆帝的宠信,后来顺利继位为道光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