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拿破仑远征埃及;后果:拿破仑加冕,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文/全历史 Spencerrr
前因
拿破仑远征埃及:1798年,拿破仑被任命为东方远征军总司令,5月出征埃及,希望借此切断英国和印度的红海生命线,进而扩张向东方的势力。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与法国大革命理论家西哀士等人发动政变,因该月在法国被称为雾月,故史称“雾月政变”。
当天,西哀士声称自己发现了雅各宾派密谋的一次袭击,并以安全为由说服督政府两院改在位处巴黎郊区的圣克卢宫开会,由拿破仑率巴黎卫戍部队保证他们的安全。

这些人到达圣克卢宫后很快便意识到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政变,拿破仑的“保护”实质上是武装胁迫。
在巴黎城中,西哀士等人则负责劝说当时的督政官主动辞职。
当时督政官共有五人,西哀士是其中一员,他自己在当天早上主动辞职,剩下四人之中有两位也在他的威逼利诱之下辞职。
剩下两个雅各宾派执政顽强抵抗,坚决不辞职,被拿破仑的盟友以武力禁闭在卢森堡宫中,一天后放弃抵抗。
很快,拿破仑便在军队支持下控制了督政府,以维护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借口,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面对拒不服从的议员,拿破仑派近卫军入会场解决。
第二天,拿破仑联合西哀士和另一位政治家迪科将法国议会解散,夺取了议会大权,宣布成立执政府,这三人为临时执政官。
发动政变时,拿破仑刚刚回到巴黎一个多月。
在此之前,拿破仑带着法国陆军远征埃及,企图把英国人从埃及赶出去。却不想护送法国陆军的海军在尼罗河河口大败于英国皇家海军,使法国陆军成为孤兵被困在埃及。
到了八月,拿破仑已长达几个月没有收到任何来自法国官方的消息了。
他只能自己去搜寻关于祖国的最新信息,找到了一大包法国报纸,并花了一晚上时间把他们全部读完。
随后,拿破仑立即将指挥权移交给部下让·巴蒂斯特·克莱贝尔,带着一小撮人,秘密乘船离开了埃及。
当年10月,拿破仑刚一到巴黎,他的支持者们便奔走相告,“拿破仑将军回来了!”甚至整个巴黎都欢呼雀跃起来。
为什么拿破仑果断地选择秘密回国,而巴黎又为什么在等待他的归来?
因为,刚刚成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大革命成果岌岌可危。
此时的督政府政权已经失去了对法国大部分地区的控制,国内西北部爆发了内战。督政府统濒临破产,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都在飙升。
法国内部人心惶惶,有人担心雅各宾党趁乱死灰复燃,有人担心保皇党复辟,民间盛传督政官巴拉斯打算把国家卖给波旁家族。
外部威胁则来自于第二次反法同盟的形成,而这一切又源自督政府的鲁莽举动。
法国督政府推翻了意大利那不勒斯王室,建立了帕特诺珀共和国,使其成为法国的傀儡政权。这一行为影响了同是君主制的俄国、奥地利,他们担心大革命蔓延,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英国也摩拳擦掌想加入同盟,提出“资金入股”的请求——以出钱代出兵。
法军精锐和拿破仑都在埃及,因此在第二次反法同盟的打击中接连败退。

拿破仑远在埃及,看到了国内的危机,却也看到了机会。督政府内各派别现在都需要笼络一位手握兵权又受爱戴的将军,来为自己的党派争夺掌权法国的机会。
拿破仑知道,自己是最佳人选。
最初策划“雾月政变”的是法国大革命的主要理论家西哀士。西哀士具有很强的政治影响力,正是他的小册子《什么是第三等级?》在法国大革命中推动了全国的革命思想潮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西哀士认为他曾希望的资产阶级革命一直没有完成,一直都希望继续修改宪法,甚至不惜推翻督政府来实现这个愿望。
西哀士的计划就是协同一位手握兵权的将军密谋一个军事政变。他曾联合儒贝尔将军在1799年早些时间发动了牧月政变,使自己成为法国政府的首要人物。
然而儒贝尔乍然战死,西哀士急需重新联合一位候选人。
因此,自拿破仑回到巴黎后,西哀士便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十一月一日,拿破仑与西哀士会面,两人一拍即合,一起发动了政变。
只是西哀士低估了拿破仑的野心——拿破仑想要的不只是联合一个党派去统治法国,而是最终实现修改宪法的目的,自己独揽大权。
雾月政变后,拿破仑又发动了“政变中的政变”。
执政府成立后,西哀士主持起草了新的宪法,规定了第一执政的产生方式和任期等。拿破仑在1800年初进行了有关宪法的全民公决,再次修改宪法,他使宪法的地位处在第一执政之下,而自己则成为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终身第一执政,为法兰西帝国的崛起埋下伏笔。
原本想把拿破仑当棋子用的西哀士,自己却成为了拿破仑的棋子。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后,西哀士不愿意做拿破仑的副手,就退出了执政政府。
后果
拿破仑加冕,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波拿巴在法国巴黎圣母院举行了称帝加冕大典,当年5月正式废除法兰西共和国,自任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结论:
雾月政变使拿破仑掌握了法国军政大权,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果实,同时标志着拿破仑军事独裁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