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马伦哥战役;后果:拿破仑在意大利称王。
文/全历史 Spencerrr
前因
马伦哥战役:1800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拿破仑率法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北部,在马伦哥战役中击败了奥地利军队,驱逐了占据在意大利的奥地利人。
1802年8月,法国第一执政拿破仑·波拿巴被法国参议院拥戴为法国终身第一执政。两年后,拿破仑被授予法国皇帝的称号,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大典,正式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拿破仑加冕
这一年,英法之间签订了《亚眠条约》,该条约标志着第二次反法联盟的最后破产,它的正式签订使法国举国一片欢腾。
对于法国人民来说,这是一次重要的外交“胜利”,《亚眠条约》使法国从英国手里夺回了好几个海岛,还保证了法国在大陆上的霸权地位。一时间,法国人民对拿破仑执政都赞不绝口。
1799年雾月政变以后,拿破仑成为法国第一执政。随后,拿破仑在马伦哥战役大败奥地利军队,并取得霍恩林登大捷,这两次战争胜利彻底粉碎了第二次反法同盟,维护了法国的革命成果。
拿破仑的军事胜利也使法国公民的感情被尚武精神和对祖国的荣誉感所占据。

拿破仑一世像
《亚眠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掀起了群众支持拿破仑的热情。拿破仑手下议员康巴塞雷斯便暗示保民院的一些议员,让他们提出,法国人民有必要,对为他们带来和平与繁荣的第一执政表示感激。
于是,元老院便向立法院和政府提出了这一意见。
元老院对这一意见表示认同,只是对于“感激”的形式却含糊其辞。元老院提出一般情况下,象征全国性的纪念可以树立一个纪念碑或一座雕像。
这时,一些议员提出将第一执政的期限延长十年作为纪念,另一些议员认为应该将执政延长为终身职位。由于意见无法达成一致,康巴塞雷斯提出向人民征询意见:第一、第一执政是否应终生掌权,第二、第一执政是否应该自己指定继承人。
对于第二条提议,拿破仑本人出面拒绝了,他认为现在没必要和法国人民商量恢复君主(世袭)制。
这并不是因为拿破仑不想做皇帝。
他认为,如果这时向人民提出称帝要求,大部分人都不会同意。但只要终身执政的提议被通过,他便能获得足够的权力,以后再建立君主制度也不迟。
于是,趁着和平所带来的繁荣气氛,元老院趁热打铁发起了投票:是否支持拿破仑成为法国的终身执政。
1802年8月,这项议案以压倒性的优势通过了,拿破仑被宣布,成为法国终身执政。同时,元老院还下令竖立一尊和平神塑像,一手执胜利者桂冠,一手执这项元老院的决议案。
当天,巴黎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价格一下子提高了6倍。仅此一点就足见法国资产阶级对这位终身执政是多么的满意与信任。

拿破仑皇帝像
又过两年,拿破仑民法典得到通过,大革命的成果得到法律保证,使法国人对拿破仑的尊崇更上一个台阶。于是,请求拿破仑登基称帝的信件,从全国各地寄到巴黎。舆论准备已经完成了。
一些投机分子,如议员约瑟夫·富歇,觉得时机已到,就在元老院提出建立帝制。至于为什么大革命会导向帝制这个结果,元老院也给出了解释:因为人民的自由平等,以及胜利之后的和平,必须仰仗拿破仑的世系统治才能实现。
于是,元老院正式授予拿破仑皇帝称号。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大典,正式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加冕时,他等不及动作缓慢的教皇,迫不及待地从教皇手里抢过皇冠,给自己戴上了。
后果
拿破仑在意大利称王:1805年,拿破仑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让继子欧仁·德·博阿尔内成为意大利副王管理意大利。
结论:
拿破仑以帝制集权的形式巩固了革命后的法国政权,为革命后法国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