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季诺战役:拿破仑时代最血腥的单日战斗
前因:拿破仑对英国实行“大陆封锁”政策;后果:别列津纳河战役。

文/全历史 Spencerrr

前因

拿破仑对英国实行“大陆封锁”政策:1806年11月,拿破仑禁止一切来自英国的货物登陆欧洲大陆,并在1807年扩大措施,意图使用经济战的手段使英国屈服。

1812年9月6日,拿破仑与俄军在莫斯科以西的博罗季诺村附近爆发激战,史称“博罗季诺战役”。

这次战役是拿破仑所有战争中最血腥的单日战斗,双方投入总计超过二十五万士兵,战役造成至少七万人死伤。俄军为保存实力继续后撤,法国惨胜,拿破仑随即进驻莫斯科。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拿破仑一世的时间地图

这一年6月,拿破仑为了制裁背弃盟约的俄国,集结了法国和各盟国军队,共61万人,亲征俄国。当时俄国只有兵力约24万,不足以抵抗拿破仑军队,因此在法俄战争初期采取了撤退策略,并在撤退途中实行焦土政策,将途经之处烧得一干二净,不给法军获得补给的机会。

9月3日,俄军已经撤退到首都莫斯科附近,在莫斯科以西的博罗季诺村附近建起防御工事,企图切断法军通往莫斯科的主要道路。

三天后,法军行进至此,与俄军爆发激战。

在1812年以前,法国和俄国还是同盟关系。

拿破仑在粉碎了第四次反法联盟后,与战败的俄国签署了蒂尔西特条约。按照条约规定,法国将帮助俄国对抗奥斯曼土耳其,而俄国则必须要配合法国的“大陆封锁”政策,与法国盟国一起在贸易上制裁英国。

俄法战争示意

但很快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便意识到,法俄同盟对俄国来说压力太大了。

大陆封锁政策使俄国贵族和地主无法将领地的原料外销给英国,俄国的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既然不能把商品自由输出到英国,那俄国人就没钱去买昂贵的法国货。

因此,亚历山大提高了对法国商品的税率。

拿破仑在1810年得到这个消息时说,俄国的走向似乎出现了偏差,我看不懂它要走上哪条轨道了。

于是,拿破仑在当年就开始联合欧洲各国,准备率军把亚历山大重新打回到“正规”上。

到了1812年春天,法国分别同普鲁士和奥地利结成短暂的军事同盟,拿破仑对普军2万人、奥军3万人拥有支配权。此外,法国可以自由通过普鲁士进入俄国。

俄国也采取了相应的备战措施,当年4月与瑞典缔结盟约,约定双方共同反对法国。

由于俄国的边境兵力远远不敌法军,因此在拿破仑入境后采取了诱敌深入和消耗战略。

这一策略被证实是极为正确的。

在进入俄国境内的三个月里,法军与俄军接触极少,从未打过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战役。随着越来越深入俄国境内,法军人累马疲,在士气上,与出发时的那支大军截然不同。

此外,由于俄军撤退途中进行坚壁清野,因此法军并不能在俄国境内获得任何补给。

对于俄军来说,博罗季诺是距离莫斯科最近的防御地点。为了保卫莫斯科,俄军将会尽全力在这里击退法军。9月,拿破仑在这里向俄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为了全力保护通往莫斯科的交通线,俄军针对右翼攻势做了重点防护。因此,法国陆军元帅达武提议从俄军相对较弱的左翼包抄,可以迅速取得决定性胜利。

但这一提议被拿破仑拒绝了,因为此时法军实力与俄军不相上下。

如果被达武分出去四万人,法军正面就只剩下九万人,一旦达武落败,俄军发动正面攻击,则法军的处境将相当不利。

俄法战争示意

当天早上,拿破仑命令法军强攻俄军,法军102门军火炮不断地向俄军中央发射炮弹,俄军也回炮还击。炮战断断续续进行了数小时,整个战场硝烟弥漫。

同时,法军和俄军冲进伸手不见五指的浓烟中,密集的火炮和步枪子弹重重地击在双方军人身上,各方的步兵、骑兵尸体逐渐堆成小山。

就算是以拿破仑时代的眼光来看,这都是一场极为血腥的战斗。

在炮火的配合下,法军在当天下午突破了俄军防线,占领了两座俄方堡垒,俄军被迫再次投入预备队继续作战。尽管眼看俄军渐渐不支,但拿破仑怕惨烈的战事会延续到第二天,因此保留了精锐近卫军,没有让他们出战。

当天晚上,俄军清点完自己的兵力后,决定与其在这里和法军拉锯战,不如留下生力军,等到俄罗斯的严冬到来,再与拿破仑决一死战不迟。于是,作出战略性撤退,放弃了莫斯科。

最后俄军全军弃城撤退,但俄军带走了莫斯科内所有粮食,且释放了监狱的所有囚犯,最后一批撤离的士兵放火烧掉了莫斯科城。

9月15日,当拿破仑带队攻入克里姆林宫时,莫斯科已经是只有一片焦土的空城了。

后果

别列津纳河战役:法军攻占莫斯科后,拿破仑在10月19日下令撤退,11月底法军穿越别列津纳河时,被俄军炮击,死伤惨重。

结论:

博罗季诺会战为俄军消耗法军和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尽管法军在战场上取得了博罗季诺会战的胜利,但俄军主力并未被歼灭。在俄罗斯严冬将至的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的目的就此完全落空。

阅读数 2.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