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虢国夫人是杨家姐妹中除杨贵妃以外最有故事的一位,除了两唐书中的描述,现存《虢国夫人游春图》也是重要图像资料。画中谁是虢国夫人?作品呈现出怎样的唐代女子风尚?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
——杜甫《丽人行》

唐天宝十四年,长安城内万家灯火,煌煌之夜,在盛世繁荣的外壳下,却出现一丝丝的政治裂缝,寒气逼人。唐玄宗和宠妃杨玉环依然过着风花雪月的日子。
裂缝越来越大,安史之乱爆发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仓皇出逃,被逼忍痛在马嵬坡诛杀了杨国忠,与贵妃杨玉环长诀。

另一位主人公听闻杨国忠的死讯,与杨国忠的妻子一起出逃至陈仓。县令薛景仙令人追杀,情急之下,她仓惶中逃入竹林,含泪亲手杀死自己的一双儿女,随后应了裴柔的哀求,将其刺死,再挥剑自刎。
剑是挥下去了,但自杀未遂,官吏将其抓回狱中,面对自己的处境她依然难以接受,犹问:“国家呼?!贼呼?!”
她还是没有想清自己究竟是被国家逼上了绝路,还是成为了大唐内乱中被乘火打劫的对象。官吏给她的回答是:“互有之!”
听到这三个字时,她血凝至喉而卒,曾经奢华自傲的前半生,最后却被逼上绝路,命殒牢狱。

她是谁?为何又为了杨国忠之死悲痛欲绝?为何又惨遭国家的威逼致死?
直到今天,我们只知道她的封号“虢国夫人”,只知道她是杨氏家族的一员,只知道她是杨贵妃的姐姐,只知道她也是一位宫廷女性。两唐书中只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做了细致描写。
还有就是仅存的图像资料,来自宋代摹本《虢国夫人游春图》。
绘于天宝十一年(752年)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再现了当年杨贵妃的三姐——虢国夫人及其侍从在春日时分,骑马出门游行的场景。
只可惜现存为宋代摹本,画家张萱的原作,在北宋《宣和画谱》中有收录,但却不知所终。我们只能在仅存的摹本中,一探盛唐贵妇气象的究竟。

这样一幅珍贵的画作,与显赫一时的虢国夫人有怎样的关系?
画面的结构很简单,一共就画了八人骑马和怀里抱着的一个小女孩,素绢作底,无多余背景。画面前松后紧,错落有致。
其中两位女子穿着齐胸的襦裙,一位是绿裙红衣,而另一位是红裙绿衣,头梳堕马髻,两人骑的马脖子上也各挂有一团红缨。稍远处的女子马鞍下所垫的“鞯”还是一张老虎皮,尤为吸睛。

还有两位身着红色圆领袍子的女子,头梳垂练髻,以红绢缚之,俏皮可爱。

骑行队伍的后方有一年龄较大的妇人,抱着一个小女孩,妇人已有年老色衰的模样,衣服颜色也没有年轻小姑娘那样的鲜艳。
她们马鞍下所垫的“鞯”,是用高级的金钱豹皮制成,马的鬃毛也被剪成了“三花”的形状。无形中凸显这其中一位人物身份的高贵。

画面中还有三位穿男装的人,不过,他们可能并非男子,也有可能就是女性。初唐之时,女性谨遵礼教,出行时戴上帷帽和羃罗,不轻易让外人看到自己的容貌。

随着盛唐的到来,对外交流的频繁,社会的日益开放,她们开始甩掉多余的束缚,只为轻松舒适。
这个时候骑马出行的女性也越来越多了,穿裙子骑马多不方便,有些女子直接换上了男装,轻装上阵,逐渐便成为了一种潮流。
身着男装的人物,面部丰腴,五官清秀,鬓角还有一缕发丝,两颊还被画师施了很多的白粉。

若将三人与唐代绘画中的男性作一比较,会发现他们没有胡须,面颊细腻,眉毛也特意修过。若是与其他绘画中的女性对比,他们更符合女性面部特征。


画作以工笔重彩予以呈现,画家以劲挺的线条勾勒人物和马匹,线条的粗细虚实强调结构,一气呵成,圆润秀劲,气韵贯穿全作。
线条勾勒细致入微,青衣女子衣服胸前的团金纹,也被描绘得细致入微;马匹的鬃毛和人物的毛发先勾后染,晕出了毛茸茸的质感。

在敷色上,画作色彩浓艳而不失秀雅,大显宫廷中的雍容华贵,还有因年代久远而附着在绢上的历史感。马匹的颜色变化微妙,无缝衔接,仿佛是从绢上生出的颜色一样。
空白背景是唐代人物画的一大特色,《历代帝王图》、《步辇图》、《捣练图》等画作,都是这样。虽省去了背景,却突出了人物特色。以无化有,却更显天家富贵。
画中金章宗的题签告诉我们,这是一幅游春图,然而空白的背景却无法给我们春日的信息。不过,空白背景,也让人产生新的疑问,虢国夫人的所游的春天在哪里?

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虢国夫人?
虢国夫人作为杨贵妃的三姐,拥有唐代命妇的一级封号,又有着朝中重臣哥哥杨国忠的撑腰,杨家的权势鼎盛,让虢国夫人圣宠优渥。
虢国夫人和其他的两个杨家姐妹韩国夫人、秦国夫人都是奢侈的宫廷形象代表,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诗曰: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里面所讽刺的正是杨家兄妹,所谓一人受宠,全家沾光!

然而,霸气的虢国夫人依靠自己的个性与魅力,也获得了玄宗皇帝的极度恩宠。
除此之外,恃宠而骄的她,还与自己的绯闻男友——堂兄杨国忠的私情传得沸沸扬扬。也许在唐朝,这种关系已是司空见惯。两人每日上朝时联辔而行,排场浩浩荡荡,毫不避嫌,一举一动都充满着骄奢淫逸。
虢国夫人凭借着她的高颜值,敢爱敢恨的性格,成为了杨家姐妹中除杨贵妃以外最有故事的一位。如此狂傲的虢国夫人,在史书中留下的信息少,愈发显得扑朔迷离。

铺开《虢国夫人游春图》,在九个人中没有任何的文字说明,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虢国夫人呢?
对于这一大难题,已经有不少的学者对之进行辨认,可是依然没有得出一致的意见。连沈从文都说:“各有所见,难得定论”。
有人认为,后方位于视觉中心的那位梳着堕马髻的妇人是虢国夫人,稍远一点,同样梳着堕马髻的则是秦国夫人,而其后怀抱女童则是韩国夫人,第三位骑着黑马身着白色圆领袍的人是杨国忠,所以整个队伍是他们兄妹四人共同去游春。
还有人认为,怀里抱着的女童是虢国夫人。

笔者认为,画中女扮男装的骑手应是虢国夫人。
首先,她所骑的马儿应是整幅画中规格最高的。马的鬃毛修剪出了三花样式,脖下系有红缨。
“三花马”是皇室级别所骑的马,在唐太宗昭陵六骏的石刻中,六匹战马皆为三花马。还有《明皇幸蜀图》中,居于前列的唐玄宗所骑也是三花马。



其次,这匹马的鞯和障泥分别绣上了老虎和水禽,都是其他马所不具备的。障泥上的水禽类似于水鸭或是鸳鸯,这种图像在永泰公主墓的石椁上也有出现,也是皇室级别的装饰。
所以,骑这匹马的人的身份并不一般,再来看这位青衣女子,圆领袍的胸前勾以金线团纹,更显皇家身份。

此外,虢国夫人作为此次游春的主角,也是一行人中最为尊贵的人物,身穿青衣走在了最前方。

初唐时期所保留下来的人物画都是以帝王、功臣、良将、孝子列女等题材为主要,更多的是想要成教化、助人伦。到了盛唐,开始展示皇家富贵,把视线转移到了现实生活中,开始对于日常生活进行记录。
《唐朝名画录》中记载到作者张萱曾为“画直”——宫廷画家。擅画人物,尤工仕女题材,常常以宫廷游宴如画,此外题材的涉猎范围还触及贵公子、鞍马、屏帷、宫苑等等。

在《虢国夫人游春图》之前,少有以女性作为题材的绘画,所以此幅画具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
该作既没有列女题材的高标准道德要求,又没有故事情节的约束,而是表达了一群妇女的率真和唐代的社会风尚,服饰、装束、出行,都是唐代社会风尚开化的体现。

关于《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代画家张萱代表作;
唐代人物画由教化变为写实主义题材的重要作品;
画作是对于日常生活的记录;
画中谁是虢国夫人,仍存在争议;
作品呈现了唐代贵妇形象;
是唐代社会风尚开化的体现。
文\龚雨萌(美术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