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莱比锡战役;后果:滑铁卢战役。
文/全历史 Spencerrr
前因
莱比锡战役:1813年10月,莱比锡会战爆发。拿破仑以一支主要由缺乏经验的新兵组成的“新”法军对抗反法联军,被联军以优势兵力打败,被迫退回了巴黎。
1815年,拿破仑逃离被流放的厄尔巴岛,返回巴黎,建立了百日王朝。
前一年4月,莱比锡一战中败给第六次反法联盟的拿破仑,在法国枫丹白露与奥地利、俄国和普鲁士的代表一起签订了《枫丹白露条约》。按照这一条约,拿破仑放弃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之位。
拿破仑一世的时间地图
拿破仑宣布退位后,法国路易十八在英普联军护送下回到巴黎,复辟波旁王朝,史称“波旁复辟”。
按照《枫丹白露条约》,退位后的拿破仑可以保留皇帝的称号,但他所统治的仅仅是他将被流放去到的地中海小岛——厄尔巴岛,由英国皇家海军监看。他的所有财产都需要上交给法国王室,只能带家人和400个随从和他一起前往流放地。
厄尔巴岛就在距意大利陆地10公里左右的地方,因此各国对于拿破仑住在这里都感到非常不安,路易十八上台后甚至再三提出把拿破仑运送到大西洋上的亚速尔群岛去,以防止拿破仑卷土重来。
即便被迫放弃了法国皇位,拿破仑也没有一蹶不振。他从未放弃,随时准备东山再起。
在厄尔巴岛上的十个月时间里,拿破仑坚持每天早起,在这个小型帝国之内悉心治理,规划了岛上的新路和防御措施,同时也密切关注着欧洲政局的发展。
拿破仑一世的时间地图
由于拿破仑担忧法国保王党趁他现在孤岛无援而阴谋迫害他,于是买了一些小船。不久后,拿破仑占领了厄尔巴岛以南的皮安诺萨岛。
将拿破仑赶出法国后,欧洲各国忙着重新瓜分土地和权力,因此放松了对拿破仑的关注。与此同时,法国内的形势在新政权的管理之下并不稳定。
一方面,路易十八复辟之后,其无能的统治和对外卑躬屈膝的态度,让经历过拿破仑时代荣耀的法国民众愤愤不平;另一方面,波旁复辟后,旧贵族和地主都回来了,要求恢复土地,而大革命后占据了这些土地的农民并不愿意配合他们,使路易十八焦头烂额。
1815年2月,拿破仑得到消息:法国军人正在警政部长约瑟夫·富歇的领导下策划推翻路易十八的政权。
趁这个动乱的时期,拿破仑决定立即启程,潜回法国。
当拿破仑在厄尔巴岛上时,有英国的船只负责往岛上输送生活物资和食物,因此英国的船只可以安全的在海上航行,到达法国也没有问题。
于是,拿破仑命人将他的船漆成如英国船一样,在2月26日秘密上船。船长将消息严密封锁,没人知道拿破仑在船上。
因为这船看起来像是英国的,路过的英国舰队都开了绿灯,波旁王朝的舰队也当成自己的朋友,任其通行。
3月1日,拿破仑一行人在法国东南的儒昂湾登陆。在接近海岸时,拿破仑说“我不放一枪便能进入巴黎”,似乎法国民众和军队的支持已经是囊中之物了。
然而,刚刚登上法国大陆的拿破仑并不顺利。他一边防备保王党的部队来袭,另一方面积极招降法国军队。但是,第一次招降就被拒绝了。
转折发生在格勒诺布尔。
当这里的军队指挥官扬言要消灭拿破仑这帮“匪徒”时,他的士兵由于部署不力,被拿破仑带回法国的一小支军队打乱了阵脚。当这些士兵转头要跑的时候,拿破仑走上前线对他们说:如果有人要杀死你们的皇帝,现在就来吧。
这些士兵当场高呼皇帝万岁,纷纷倒戈。
随后,不断有指挥官带着自己的人马前来投奔拿破仑。
这是因为,一方面,莱比锡之战后归来的士兵都被波旁王朝遣散了,游荡在法国各地,此时看到曾经的皇帝归来,自然急着前来壮大拿破仑军队;另一方面,法国的农民和工人此时已经厌恶路易十八,他们想找个人来替代路易十八做统治者,因此纷纷支持了拿破仑。
当波旁王朝派出围剿的内伊将军也归降拿破仑时,波旁王室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路易十八及其朝廷仓皇离开巴黎,再次出逃。
3月20日,拿破仑进入巴黎。

拿破仑时代标志示意
从枫丹白露到巴黎的大路上,成群结队的农民夹道欢迎。而巴黎的杜伊勒里宫中,妇女重新搬出了拿破仑曾经的家具和物品,军官都聚集在宫门口等候拿破仑的归来。
至此,象征拿破仑回光返照的百日王朝开始了。
后果
滑铁卢战役: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之战爆发,拿破仑战败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直到死也没能东山再起。
结论:
即便重返巴黎的一路上,拿破仑受到了各地百姓和军队的热烈欢迎,但他知道,此时法国人支持他的原因绝不再和他称帝时的一样了。此时的法国人支持的是一位取代路易十八的人、一个能带来和平的人。再考虑到拿破仑当时的心力与健康状况,百日王朝是否有可能复兴是令人怀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