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王位继承战:马尔普拉凯之战
前因: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去世,以法国、奥地利为中心,欧洲大国分别结成两大阵营,为争夺西班牙王位开战;后果:维拉尔率军击败欧根亲王,重创反法联军,扭转了法军败局。

文/全历史 一口

前因:

1700年-1714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去世,以法国、奥地利为中心,欧洲大国分别结成两大阵营,为争夺西班牙王位开战。

1709年9月11日,在法国东北边境的马尔普拉凯(今属比利时),法军及其盟友巴伐利亚对战反法联盟英、荷、奥、普联军。经过激战,反法联军获胜。联军付出了2倍于法军的代价,伤亡两万一千人,因此,该战被称为十八世纪最血腥的一场战斗。

当年6月,反法联军在马尔博罗公爵约翰·丘吉尔(即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高祖)和来自萨伏伊的欧根亲王的率领下,将战线向法国边境推进。反法联军的意图是越过边境,进入法国本土,逼迫法王路易十四投降,逼其放弃支持孙子安如公爵腓力继承西班牙王位。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马尔普拉凯战役的时间地图

此时已经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打响的第八年了。从1702年底的维哥湾海战起,反法联军占有明显的优势:1704年布伦海姆战役,也是约翰·丘吉尔与欧根亲王的主帅组合,让法军吃了大败仗,伤亡过万,总指挥被俘;1706年,欧根亲王率奥地利军队再度痛击法军,迫使其退回法国本土。

此后战事陷入胶着,虽然1707年法军曾在土伦小胜欧根亲王,但并未扭转整个战局。在双方僵持近2年之后,反法盟军决定进攻法国本土,打到路易十四的老家去。

这一年的8月,联军经历70多天的围城战攻下了法国边境的要塞图尔奈。约翰·丘吉尔本打算进攻西边的另一要塞伊普尔,但动身前听说伊普尔城正在闹瘟疫,遂与欧根亲王商议,

把目标换成图尔奈东边的二级要塞蒙斯。联军的打算是突破蒙斯,而后南下,从后方包抄法军在西部防线上的重兵。这也是丘吉尔的拿手战术。

此时驻守边境防线的是法军元帅维拉尔。图尔奈失守,路易十四已经十分生气,听说联军在向东急行军,遂命令维拉尔务必不惜任何代价守住蒙斯。

维拉尔率军追击联军,双方最终在蒙斯西南的马尔普拉凯遭遇。此时联军兵力近九万,火炮一百门,而维拉尔率领的法国和巴伐利亚联军只有七万余人,火炮力量也逊于对手。

双方在马尔普拉凯郊外扎营对峙。马尔普拉凯是山地,为便于骑兵和火炮发挥作用,双方只好同时在一块狭长的平坦地形列阵。近距离对峙也就意味着互相暴露在对方火炮射程范围内,也就更加倚重军力和火力的优势。

维拉尔元帅画像

9月11日上午,在普军和荷兰军队的掩护下,奥军向法军左翼进攻;联军左翼的荷军同时进攻法军右翼。由于联军具有明显的火力优势,不到半小时,法军副帅布夫莱率领的右翼就受到重创。

维拉尔亲率中军顽强抵抗,但没过多久,他就在混战中被敌军的火枪击中膝盖,受重伤被迫离开战场,将指挥权转交给副帅布夫莱。

联军发现维拉尔受伤,法军中途换帅,想趁机发动总攻。约翰·丘吉尔命令英军步兵集中力量猛攻法军中路军的突出部,要在法军防线上撕破一个口子,好让联军骑兵越过防线,打击法军后方的骑兵。

布夫莱亲率精锐的骑兵近卫队迎战,在突出部击退联军的冲锋至少六次以上。但碍于双方力量差距过于悬殊,每当他试图反扑向对方阵地时,都被英军步兵的火力击退。

布夫莱并不是个多有战术天分的将领,但却有丰富的经验和冷静的头脑。他意识到法军要想胜利几乎是天方夜谭,最好的结果也就是保存主力。尽管在主帅缺席的情况下,下令撤军意味着要承担全部责罚。布夫莱依然下令撤退,由他本人率领法军有条不紊地离开了战场。

联军在几波攻势下损失惨重,也无力量追击。随后,联军清点人数,发现己方损失超过两万一千人,是法军伤亡人数的2倍还多。

10月,由于法军的后撤,蒙斯在联军的攻势中沦陷。

维拉尔在战后向路易十四复命时,只好特别强调伤亡数字的对比。为了逗国王开心,他还说:“如果再给陛下的敌人一场这样能让上帝满意的胜利,敌人将注定毁灭。”

维拉尔的话在当时看,似乎只是戏谑的俏皮话。但是长远来看,这场战役的确像一张多米诺骨牌,给法国带来了转机。

1710年,反法盟军在维拉尔的严防死守下,终于放弃了进军法国本土的想法。

而早在马尔普拉凯战役之后,英国人民眼见本国士兵在欧陆以如此巨大的代价,只换得微小的回报,反战情绪日渐高涨。而持反战立场的托利党,更趁机打击当初主战的辉格党,在次年的选举中取代了后者的执政党地位。约翰·丘吉尔原本受辉格党支持,此后也只好撤回本土。

1710年开始,英军开始单独与法国议和。由于英国态度的转变,反法同盟各国也陆续与法国停战。

四年之后,法国与反法同盟签订《乌德勒支和约》,英国、荷兰、勃兰登堡(后来的普鲁士)、萨伏伊和葡萄牙都承认了腓力五世的王位合法性,但法西也承诺,两国永不合并。至此,持续14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终于拉下来帷幕。

后果:

1712年,维拉尔率军击败欧根亲王,重创反法联军,扭转了法军的败局。

结论:马尔普拉凯之战对于法国,是战术上的失败,同时也是战略上的胜利。保存实力的法军终于在1712年,大败欧根亲王率领的奥地利、普鲁士联军,将战局引向冷却和和谈。

阅读数 2.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