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登战役:绞肉机
前因:马恩河会战;后果:索姆河战役。

文/全历史 Spencerrr

前因

马恩河会战:1914年9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部战线的德军主力和英法联军在巴黎附近的马恩河展开了第一场大规模战役。法军击退了德军的大规模进攻,并挫败了德军在西线迅速取得全面胜利的计划,使得一战西线陷入胶着。

1916年二月,德国皇太子亲率21万德军,向法国北部的凡尔登要塞发动了疯狂进攻。战事一直持续到十二月,史称凡尔登战役。此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

这次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惨重,因此这次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参战的法德双方,在此次战役中都没有取得任何战术或战略上的优势,却分别损失了55万人、43.4万的兵力。

凡尔登战场示意

1914年,一战爆发后,由于德国没有能在西线取得迅速的胜利,欧洲战场形成了胶着状态的战壕战,一直到1915年,德国的几次努力进攻都没有能够打破僵局。

1915年的圣诞节,为了打破西线战场的胶着状态,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写信给末代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

法金汉认为,东线的对手是俄国,而俄国内部的革命正使他们处于撤出一战战场的边缘。因此,他提议赢得这场战争的关键不在于东线,而在于西线。

法金汉说,要迫使法国总参谋部将他们拥有的每一个人都投入一次战斗,使法国部队精疲力竭,“血流成河”。

从军事意义上讲,凡尔登对法军和德军都没有特殊重要性。凡尔登堡垒的火力装备已经拆除,没有真正的弹药库;它对任何有意义的战略点都无防护作用。此外,它距巴黎220公里,即使德军攻取该地,也不会对占领首都或整个法国防线的安全产生任何重大影响。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凡尔登战役的时间地图

那么为什么法金汉选择凡尔登?

因为,凡尔登是高卢民族的发源地。在普法战争中,凡尔登是最后一个落入普鲁士人手里的要塞,这里对法国人的精神象征意义重大。

他的计划是让凡尔登遭受猛烈的轰炸,从而把法国军队从整个西线引到凡尔登周围八英里宽的前线,然后大放血。

为了实施这一计划,法金汉额外拨给皇太子近2000门大炮,包括各种最新式的大炮和大批炮弹,但只给扼守防线的德国第5集团军增加4个军的力量。

自1月起,法金汉为了迷惑法军,明目张胆地向香贝尼增兵,佯装在那里发动攻势。法国将军霞飞果然就上了当,临到德军发起进攻前才发现他们一直悄悄向凡尔登集结兵力。

凡尔登地图示意

由于凡尔登气候条件不佳,德国的进攻推迟了,这也为法国调集援兵提供了时间,法国调集了两个师进入这个地区。2月21日,德军开始进攻。而此时凡尔登仅有两个师的法军和匆忙准备的防御工事,被任命为战役总指挥的贝当将军则在4天后到达凡尔登。

这场战役大多数为炮战,奉命执行任务的19个德军师和大量火炮此行的目的就是使法国部队“失血而死”。

在炮火重击和火焰喷射器扫荡战壕的横扫下,德军在5天之内就迅速占领并进军到了法军第二道防线。

然而,战场由于持续炮火的攻击已经变成一片泥潭,火炮很难向前移动。行进过快的德军在这之后便丧失了炮火支援的优势,反而使自己暴露在法军位于默兹河西岸的炮火射程内。

法军利用制高点引导炮火肆意轰击德军,到了3月2日,德军已经损失了4个团。法国的炮火袭击在凡尔登战役中至少造成了百分之六十德军伤亡。

法德军人在这场战斗中心理、生理都受尽了折磨,因为凡尔登战役是一场标准的静态战壕战,密集的炮弹使用让战壕中血水甚至能淹没小腿,战场上遍地人体残肢,一片惨烈。

为此,法国贝当将军坚持:战场上的部队必须定期轮换。这一决定使得法军在长期作战更有优势,却间接导致70%的法军都参与了这场战役——残酷的战斗给士兵造成了心理上的影响,后期几乎使法军大面积叛变。

6月,俄国在德国的西南战线突破成功,15个德国师必须从凡尔登撤出,以协助在东线的防御。7月,索姆河战役打响,德军被迫从凡尔登抽调部分兵力去对付北面的英法联军。

到了秋季,法军的血还没有流尽,深陷凡尔登泥潭的德军已经非常疲惫了,德军总司令兴登堡撤换了法金汉将军,任命鲁登道夫为凡尔登战役司令,草草结束了凡尔登战役。

后果

索姆河战役:1916年7月,英、法两国为牵制凡尔登战役中的德军主力、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在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双方伤亡共1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

结论: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国企图一举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再次遭受挫折,损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无法及时弥补。它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

阅读数 2.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