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果:法国占领鲁尔区。
文/全历史 Spencerrr
前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战败结束,但是战争双方都遭收了重大损失,尤其是法国和德国。
1919 年1 月18 日,巴黎和会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法、美、英等大国在此安排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秩序。
苏俄没有受到参加巴黎和会的邀请,德国等战败国也被拒之门外。除此之外,参与巴黎和会的是27个战胜国的代表,其中法、美、英三国实际上主导了会议。

巴黎和会照片
法国在一战中蒙受了惨重损失。
在战争中,法国丧失十分之一的人口,一百三十多万军人阵亡,商船沉没了一半以上,大片富庶地区遭到德军占领与蹂躏,物质损失高达1340 亿金法郎。
法国认为,发动战争的德国是这一切损失的罪魁祸首。
而且,法国人想报普法战争的一箭之仇,还想彻底削弱德国,让法国能够从此主导欧洲大陆。
所以,参加和会的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向德国要求巨额的赔款,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此外,法国还主张把德国领土分割给周边邻国并肢解德国,要彻底摧毁德国的军备。
克里蒙梭提出,要把莱茵河沿岸的德国领土分割出来,建立一个独立国家,以保证德国没法再侵略法国。

克列孟梭像
但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与美国总统威尔逊穿一条裤子,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因为英国长期执行平衡政策,不希望看到法国在欧洲大陆一家独大。美国也希望欧洲能保持均势。
与法国的关注点不同,劳合乔治和威尔逊反而更希望德国能够尽快恢复。
因为他们认为苏俄才是最大的威胁,必须让德国成为对抗苏俄的桥头堡,防止布尔什维克在西欧占据上风。
面对英美的态度,法国人非常愤怒。法国国内的报纸一直在鼓吹“德国佬应该赔款”。难怪这样——此时法国的财政已经非常紧张,欠美国一百六十亿的贷款,欠英国一百三十亿。这钱当然要由德国出,谁叫他们挑起战争呢。
克里蒙梭前有英美双方的掣肘,后有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可以说是很难办。但是,虽然英美在德国问题上不想满足法国,但是英美双方也不是没有嫌隙。

威尔逊总统
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建立国际联盟,主要的目的就是,趁着英法这两个老牌帝国国力衰退、德国又被彻底制服的时机,带美国去争夺世界霸权,争取破坏英法的殖民体系。劳合乔治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所以一方面不让法国过分削弱德国,另一方面也不想完全跟着美国走,而是经常会偏向法国一点。
在这种形势下,克里蒙梭不断对威尔逊提出新的条件,比如虽然不再提莱茵国的事,但是又要求协约国占领莱茵地区30年,并且法国要占领萨尔煤矿。威尔逊非常不高兴,和克里蒙梭互相指责起来。此时,法国报纸上也不停地攻击威尔逊。
克里蒙梭适时做出了一点让步,决定先占领萨尔煤矿十五年,之后再由当地人公投决定归法国还是德国。威尔逊终于同意了这个做法,英美两国也同意法国的大部分条件。
于是,德国只被允许保留十万人的陆军,殖民地被瓜分,割让大片领土,尤其是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被交还法国。
普法战争的奇耻大辱总算得到了偿还。
为了保证法国的安全,莱茵河两岸的德国领土成为非军事区,不允许德军进入。而且协约国军事占领德国西部,来保证德国会给法国赔款。
但是,此时英美又给法国埋雷了。英美拒绝法国直接占领莱茵地区的要求,又缩小占领军的人数,使得最终同意的那点军队根本不够威胁德国。
因为这一点,克里蒙梭又被国内攻击,说他签订了一个没有保障的和平条约。但是克里蒙梭说,英美给了口头保证,一旦德国不老实就会军事干预。没想到当年十月,美国国会否决了这个保证。这就给以后德国赖账埋下了伏笔。
不过,在国际联盟中,法国和英国、意大利、日本一起成了常任理事国,表面上看还是欧洲大陆最强的国家。德国也开始交付赔款。
总体上看,克里蒙梭还是基本上取得了胜利。至于和会上暗藏的危机,当时的人们虽然有所体会,但是却想象不出二十年后惨痛的后果。
后果
法国占领鲁尔区:1922年1月,为了逼迫德国及时偿还赔款,法国联合比利时派兵占领鲁尔区。
结论:
巴黎和会上,法国削弱德国的要求大部分得到了满足,还取得了大量赔款。但是,法国并没有得到英美足够的安全保证,德国也认为自己受到欺压,埋下了复仇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