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1940年5月10日,法国战役爆发,法国投降;后果: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行动”,苏徳战争爆发。
前因
1940年5月10日,德国入侵法国和低地国家。法国战役爆发,法国投降。
1940年8月15日,德国正式展开对英国的空中打击,英伦空战打响。此战役又名“不列颠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空战,最终,英国取得了英伦空战的胜利。
战前,随着法国的失陷,欧洲大陆上只剩下英国还没被征服。
但在希特勒眼中,英国也早已崩溃。他希望英国能尽早向德国投降。当年6月,希特勒向英国发出了签署和平协议的要求,只要英国不站在德国的对立面,欧洲海洋控制权归英国,陆地权归德国。
但没想到,“利好条件”被丘吉尔拒绝了。
温斯顿·丘吉尔的时间地图
诱降不成,希特勒恼羞成怒,命令德国最高统帅部制定出一个名叫“海狮”的入侵计划,准备用九万人的军力,乘坐大约一千条大小不等的船,从海上对英国进行登陆作战。
这个计划可以说是异想天开。
尽管希特勒很想有一支庞大的海军,但实际上,由于德国海岸线很短,加上步兵出身的希特勒主要关注陆军,德国的海军一直未能得到发展。
到1940年夏天,德国根本没有水面舰队,德国海军大部分的大型船都在此前的挪威战役中损失了。即便有,德国的海军也没有两栖登陆的经验。
正当希特勒一筹莫展之际,纳粹空军元帅戈林站了出来,他提出了从空中打击英国的“鹰计划”。他提议,首先发动大规模的空中攻势,消灭英国皇家空军和英国的防御体系,为德军渡海登陆的“海狮计划”作准备。
希特勒及德国最高统帅部把此次行动的最早日期定于8月5日,代号为“鹰袭”。因为英国南部天气不稳定,因此德国空军才于8月13日发动对英国的空中攻势。
这一天,德国出动轰炸机520架次,歼击机1270架次,向英国主要目标全面出击。英国空军的“喷火”式和“飓风”式战斗机与德军的600架轰炸机展开了世界战史上空前规模的大空战。
英国皇家空军则采用了分别夹击殿后轰炸机的战术。

纳粹战斗机
一开始,德军与英国皇家空军在南部相遇,德国的200架飞机很快冲破了英国皇家空军阻击,向北部飞去。
这时,英国在中部地区的170架“喷火”式和“飓风”式战斗机立即迎击德机编队,它们从德机编队上方向下俯冲。这些飞机刚冲过有效发射阵位之后,又重新拉起,占领有利位置准备再次攻击。
这样连续打击之下,德军只得转弯躲避,编队很快被打乱,陷入了一片混乱的逃亡之中。
戈林领导的纳粹空军在初期受挫。
不过,戈林及时醒过神来,他接到线报,德军的飞机只要起飞,它们的影子就会通过英国的雷达探测设备,在英国指挥部的荧光屏上显示出来,这让英军能够及时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于是戈林开始集中轰炸英国的雷达站,7个雷达站有6个严重受损,英国的通讯系统几近崩溃。
随着时间推移,德军飞机数量上的优势逐渐显现,英国空军的处境越发艰难。然而就在这时,希特勒却突然命令戈林改变攻击目标,对伦敦实施大规模轰炸。
原来,8月23日,几架德国轰炸机因迷航误炸了伦敦的平民建筑,炸死居民若干。英国认为这是纳粹有意为之,于是对柏林进行了报复性轰炸。
柏林的损失微乎其微,但此事却彻底激怒了希特勒,他扬言要将伦敦夷为平地。于是,自9月7日起,伦敦经历了57个夜晚的狂轰滥炸,几乎变成废墟。

英伦空战时的伦敦
假如德军能够集中所有力量攻击英国的飞机场和飞机,也许可以一举击溃英国的皇家空军。但是纳粹的炮火却对准了伦敦。
希特勒的泄愤举动造成了德军的三重战略性失败。
第一,德军荒废了宝贵的战略资源和制胜时机;
第二,英国的皇家空军和雷达站趁希特勒疯狂打击伦敦的时候得到了恢复;
第三,希特勒对伦敦平民的恐怖进攻更加强了英国人民抵抗纳粹的决心。
9月15日,戈林狂妄地命令空军在白天袭击英国,结果被得到恢复的英国皇家空军击溃。这天也成为了不列颠战役的转折点。
对德国最高统帅部来说,越来越明显的事实是:英国不可能在空袭下屈服,而且德军在英国土地上投入的生命和战争资源损耗极为巨大。眼见德国日渐陷入胶着状态中,这当然是希特勒最不愿意见到的一幕。
于是10月12日,希特勒就将“海狮计划”无限期的束之高阁。入侵英国的计划,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后果
1941年6月22日,德军发动“巴巴罗萨行动”,莫斯科保卫战打响。
结论:英国暂时挡下德国进攻的锐气,打破德国空军在开战初期全胜的战绩,让英国的士气得以恢复的机会,打下了最终与盟军战胜纳粹德国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