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灭亡:黄金家族走向末路
前因:1604年林丹汗继任汗位,开始了统一蒙古之路;后果:1636年5月15日,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前因

1604年林丹汗继任汗位,开始了统一蒙古之路。

1632年4月,皇太极率后金军,以及所有归附后金的蒙古部落共发兵10万,远征蒙古大汗林丹汗,但此时林丹汗治下的蒙古察哈尔部已经衰弱不堪,无力抵抗,之后林丹汗病故。三年后,皇太极征服了蒙古,蒙古灭亡。

林丹汗成为蒙古历史上最后一位大汗。

影视形象:林丹汗。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后裔被人称为“黄金家族”。他们曾建立了幅员辽阔、影响深远的大蒙古帝国。

黄金家族的光环消失了吗?

公元1603年,察哈尔部林丹汗继位。

当时,蒙古高原早已四分五裂,其中有三个最强大的部落联盟:喀尔喀、察哈尔、卫拉特。 察哈尔部出身的林丹汗,怀着重现“大蒙古帝国”的远大抱负,登上了17世纪的历史舞台。然而林丹汗在重振蒙古旧日雄风的过程中所做的三个重大决定,却让蒙古一步步走向灭亡。

第一个决定:联明抗金。

林丹汗的驻地察哈尔位于蒙古诸部的中心,而且还是明朝与后金的中间地带,战略位置险要。

明朝面对后金崛起的威胁,极力拉拢林丹汗一同对抗在辽东新兴的女真政权;而努尔哈赤为了要稳固自己的地位,继续扩张女真的势力,也需要林丹汗这个盟友。

一时间,后金和蒙古都试图拉拢林丹汗。

然而这时候,林丹汗并没有将崛起的“新贵”后金放在眼里,反而看在大明“在广宁开放贸易互市”和十二万银两的“诚意”的份儿上,选择与大明联手。

1619年,萨尔浒之战爆发,林丹汗也派了援军支援大明。可是没想到,蒙古援军还没到,明朝就已经被后金军打得惨败。蒙军赶到后,也被气势如虹的后金军打得退回老家。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萨尔浒之战的时间地图

这一战,不但对林丹汗的威望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而且努尔哈赤还俘虏了喀尔喀的继承人,一下子就握住了喀尔喀联盟的命门。

林丹汗气极,为一血前耻,他在1622年前后协助明军不断与后金军斡旋。

努尔哈赤却打得明蒙联军毫无招架之力,林丹汗连与大明互市的基地广宁都被努尔哈赤拿下了。

“攘外”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还空耗了蒙古的大量人力物力。

这时候,林丹汗做出了他的第二个战略转向——从“攘外”变为“安内”。

林丹汗的第一个“安内”目标,便是科尔沁部

为什么选科尔沁呢?因为科尔沁离后金最近、力量最弱,而且跟努尔哈赤关系最亲。

科尔沁部的首领奥巴,虽然口头“效忠”察哈尔部,但实际早就跟努尔哈赤结成了姻亲关系。

1625年11月,林丹汗亲自率领内喀尔喀部分兵力,趁河水未结冰时发起进攻,双方在今天的辽宁开原附近发生交战。

科尔沁部很快抵挡不住,向后金求援。努尔哈赤怎么会让自己的岳家吃亏呢?当即命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率领5000名精锐骑兵,前来援助奥巴。

林丹汗一战即溃,被迫撤走。林丹汗走了,但努尔哈赤却没走。他在1626年四月,命大贝勒代善为先锋,兵分八路,直接拿下了喀尔喀蒙古。

蒙古各部势力示意图

林丹汗赔了夫人又折兵,内部统一也遇到了瓶颈,于是他下了第三个决策——西迁。

林丹汗的西迁之路格外残酷,对不服管教的蒙古诸部实施了铁血镇压。大棒政策让林丹汗的西迁之路出乎意料的顺利。

然而,林丹汗的顺利并没有持续多久。

蒙古西部对林丹汗大失所望,更多的蒙古部落反而投入后金皇太极父子的怀抱。自1628年到1632年这四年期间,阿鲁科尔沁部、四子部落、阿鲁伊苏特部等部相继归降后金,林丹汗众叛亲离。

此时努尔哈赤已经逝世6年,后金大旗由皇太极扛起。

1632年3月,皇太极对林丹汗进行了最后一次征讨,动用了加上归降后金的蒙古各部,总兵力达10万之众。

在皇太极的大军压境之下,林丹汗撤退到漠北的喀尔喀部,然而喀尔喀部不愿接纳他。林丹汗只得继续向西逃循,渡黄河、抵鄂尔多斯,最后来到大草滩(今甘肃境)一带安营扎寨,以图东山再起。

然而,常年的戎马征战令他身体每况愈下,两年后,林丹汗病卒。

1635年2月,皇太极命多尔衮岳托、萨哈廉、豪格领兵1万,进入鄂尔多斯,继续进攻察哈尔余部。

林丹汗之子额哲奉母命献传国玉玺给多尔衮,归降后金。至此,漠南蒙古全部归顺后金。

后果

1636年5月15日,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结论:皇太极大败林丹汗后,标志着大蒙古国的灭亡,包括察哈尔在内的漠南蒙古悉数纳入后金版图,一度强大的蒙古诸部变成了后金的附属,为今后后金建立的统一王朝——清朝打下了基础。

阅读数 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