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1626年9月,清太祖努尔哈赤病逝;后果:1644年,清军入关。
前因
1626年9月,清太祖努尔哈赤病逝。
公元1626年9月,努尔哈赤因宁远战败,含恨而逝。第八子皇太极在与其他16个兄弟的继位争斗中胜出,于同年1626年10月20日即汗位。
他是如何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首先,在当时的女真少年当中,皇太极是佼佼者。
皇太极五六岁就练习骑马射箭,七八岁就弯弓射猎,练就了一身武艺。他从20岁就跟着他父亲出兵打仗, 24岁就做了主旗贝勒,主管一个旗。
25岁的时候皇太极就位列四大和硕贝勒,与努尔哈赤共议朝政。
尽管如此出色,但在一开始的“皇位争夺战”,庶出的皇太极却居于劣势。
皇太极的母亲是叶赫那拉氏,是一位不太受宠的妃子,她14岁嫁给努尔哈赤,生了皇太极之后很早就病死了。皇太极不是嫡子,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此外,皇太极的两个舅舅当年曾纠合了哈达、辉发、乌拉等九部联军进攻努尔哈赤的建州,险些置努尔哈赤于死地,两部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而事实上,努尔哈赤也不是只有皇太极这一个优秀的儿子。除了皇太极之外,褚英、代善、莽古尔泰、多尔衮和多铎等皇子亦是出类拔萃的栋梁之材,颇得努尔哈赤的欢心。
努尔哈赤原本是有立嗣之心的,其最初的人选便是长子褚英。
褚英在后金统一过程中,骁勇善战,屡立功勋,但他与诸位弟弟不合,而且心胸狭隘,时常扬言即位之后,要杀尽与自己不合之人。褚英的骄横跋扈、私自结党、彻底惹恼了努尔哈赤,所以被囚禁,不久便去世了。
褚英死后,努尔哈赤曾说过:“待我死后,要将我的幼子和大福晋托大贝勒代善照顾抚养。”努尔哈赤此言,暗示了要将汗位传与代善的意向。
但是天命五年,努尔哈赤的庶福晋德因泽,告发大福晋阿巴亥与大贝勒代善有私情。努尔哈赤听了大为生气,派人探明,结果属实。代善因此受到了重大的打击,失去了争夺大位的资格。
也有人说,阿巴亥和代善之间的交往,是正常的,说他俩有私情是皇太极在争夺汗位之时所用的计谋。
阿巴亥当时极受努尔哈赤宠爱,她生的儿子也因此受到努尔哈赤重用。皇太极感到威胁,便买通德因泽,让德因泽告发阿巴亥,从而让努尔哈赤厌弃她。这样就排除了阿巴亥三个儿子的继承可能性,而德因泽本来就不满阿巴亥受宠,自然乐意将她拉下马。
之后代善也因此受到努尔哈赤的忽视,一举两得。
在努尔哈赤诸子之中,除代善之外,还有第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十子德格类,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和十五子多铎。这些皇子都是功勋卓著之人。
但就具体的性格特点而言,莽古尔泰和德格类性格粗暴,而且其母曾因得罪努尔哈赤被赐死,这些均决定了他们没有资格继承汗位。
所以,只剩下大福晋阿巴亥的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人。在这三人中,阿济格鲁莽、多铎年幼,而多尔衮从小文武双全,备受努尔哈赤宠爱,是皇太极的最大威胁。

努尔哈赤临终那年,多尔衮15岁,尚且年幼,只要大妃阿巴亥一死,多尔衮便会因失去母亲的支持而无法与皇太极争夺大位。
于是,皇太极和其他几个贝勒商量了之后,就趁着努尔哈赤刚死的时候,说先父有遗言,要大妃殉葬。阿巴亥说我两个孩子还小,不同意殉葬,但最后阿巴亥还是自缢而死。也有人说,阿巴亥其实是被皇太极派人用弓弦勒死的。
阿巴亥死了之后,代善的儿子岳讬和萨哈廉找到代善说:“四大贝勒,就是皇太极才德冠世,深得先帝之心,众皆悦服,当速继大位。”代善表态:“是吾心也。”
由于身为长兄的代善的鼎力支持,所以众贝勒乃合词请上嗣位。皇太极推辞再三,最终被拥举为大汗。
就这样,皇太极在努尔哈赤之后继承了大位,后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改国号“大金”为“大清”。
后果
1644年,清军入关。
结论:皇太极即位后,完善了后金的政府体制,加强了君主专制集权,确定了统一华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