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清算和珅:清朝第一贪官落马
前因:乾隆去世;后果:刘墉被加封为太子少保。

文/全历史 老三诺夫娜

前因

乾隆去世:1799年,清太上皇乾隆去世,他生前第一宠臣和珅失去靠山,被嘉庆帝逮捕处死。

1799年,清太上皇乾隆去世,亲政的嘉庆帝逮捕乾隆朝第一宠臣和珅,然后议罪二十条,赐其自尽。

此时的嘉庆,已经当了三年多的皇帝,然而这三年却非常窝囊。因为他身为皇帝,竟处处受到臣子和珅的打压。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嘉庆虽然当了皇帝,父亲乾隆却没打算放权给他。乾隆在传位大典上宣布,以后所有大事,还是太上皇说了算。

和珅剧照

嘉庆也深深记得,当年圣祖康熙曾两废太子,所以自己当了皇帝又如何,稍有不慎,就有被废黜的可能。所以他恭敬谨慎,没有一项政务敢擅自做主,所有旨意,都要请示父亲后才发出。

而和珅呢,因为办事灵活,又擅于讨好,早就是乾隆最信任和倚重的大臣。他掌控内务府和京城卫戍,把行政权、财权和军权全部抓在手里。加之乾隆老年昏庸,对和珅言听计从,所以和珅对朝政的影响力,要比身为皇帝的嘉庆大多了。

可嘉庆毕竟是皇帝,和珅为什么要跟他过不去呢?

原来,他看到嘉庆对乾隆小心翼翼、毕恭毕敬,以为新皇帝是个庸碌之辈。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他本来还担心新主登基后,会容不下他这个前朝宠臣。但看到嘉庆如此“无能”,他就放心了,要震慑住嘉庆,控制住嘉庆,那么日后如果乾隆去世,他和珅就可以“挟天子以令天下了”。

乾隆

为了孤立嘉庆,和珅在他身边安插很多自己的亲信,比如工部侍郎吴省兰。吴省兰以侍读身份陪在嘉庆身边,嘉庆写什么诗、去什么地方、见什么人,他都一五一十地告诉和珅。

为防止嘉庆结交大臣,他极力阻止亲嘉庆的人在朝中被重用。比如上书房总师傅董诰,因为给嘉庆上过课,丁忧结束后,和珅竟然隐瞒董诰回京的事实,使董赋闲许久。嘉庆的师傅、安徽巡抚朱珪本来有望进入内阁,嘉庆写信给师傅表达祝贺。和珅探知后跑去跟乾隆说,嘉庆这是有意结交大臣、意图夺权呢。乾隆一怒之下,撤销了调朱珪入内阁的打算。

和珅还严防嘉庆有任何掌控实权的机会。有一次嘉庆去军机处查阅奏折,和珅就跟乾隆告状,说嘉庆想批阅奏折。乾隆不悦地训斥嘉庆说,你要有旨意下达,必须提前知会我。嘉庆看到军队战斗力不强,想搞一场阅兵鼓舞士气。结果和珅添油加醋,说嘉庆想趁机掌握兵权,乾隆自然不满,直接把嘉庆的想法驳回。

凡此种种,让嘉庆对和珅怀恨在心。但嘉庆知道,只要父亲尚在,谁都不能把和珅怎么样。他只能继续隐忍,只要保住皇位,日后亲政就有主动权了。

嘉庆剧照

嘉庆为稳住和珅,故意表现得对权力没有兴趣。他特批和珅在私下见面时不必向他下跪;凡军国大事,也可不必奏给他,和珅自己斟酌着办,然后直接请太上皇定夺即可。和珅也乐得如此。

嘉庆还极力讨好和珅。他知道身边的人都是和珅的亲信,和珅送给他一个玉如意后,他故意写好几首标题为《咏玉如意》的诗,表达对和珅的感激之情。他还常对身边的人说,治理国家要完全依靠和珅,如果没有他辅佐,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呢?

嘉庆此番言行,让和珅深信,他已经把这位无能的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中了。殊不知,和珅的每一次嚣张,都被嘉庆记在心里,等着日后算总账。

终于,乾隆去世了。亲政的嘉庆摩拳擦掌,打算对和珅进行大清算了。他一边命和珅总理国丧大事,以便继续稳住他,一边让和珅昼夜为乾隆守灵、不得擅自离开,以隔绝他跟军队之间的联系。和珅自信的以为,这是在新朝继续被重用的信号,丝毫没有察觉到大祸临头。

做好这些准备后,嘉庆以平定白莲教时冒领军功为名,撤销和珅的心腹、军机大臣福长安的职务;然后下旨撤销和珅在军机处享有的特权:禁止军机处抄录奏折副本,禁止各部大臣将奏折内容提前告诉军机大臣。

同时,嘉庆召见言官,让他们弹劾和珅。言官们本来就对和珅专权不满,又摄于嘉庆的威严,不能不从。在吏科给事中王念孙带领下,言官纷纷上奏,弹劾和珅弄权、欺君、贪污。各省大员也纷纷表态,直隶总督胡季堂上奏折说,和珅目无君上,当凌迟处死。嘉庆以此为由,将和珅革职下狱,然后议罪二十条,赐其自尽。

和珅自被乾隆重用以来,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敛财。据说后来嘉庆抄家,发现和珅的家产,竟相当于国库年收入的十几倍。

后果

刘墉被加封为太子少保:1799年,刘墉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奉旨办理和珅擅权纳贿一案。

结论:处置和珅后,嘉庆召回自己的师傅朱珪、年近八旬的大学士刘墉等,组建了自己的政治架构,然后开始了革除乾隆朝弊政的各种措施。从和珅家里抄没的家产,补充了空虚的国库,后世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阅读数 4.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