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说唱之一种。原为小贩(货郎)叫卖说唱,后演为手执串鼓的专业说唱,多在城市街衢。说唱者有男有女。《元典章·刑部》收有官府禁约的文书,称唱货郎儿人等“聚集人众,充塞街市,男女相混”。
宋元以来,我国的传统戏曲日趋成熟、完善,渐渐步入了它的黄金时代。与此同时,曾经滋养了戏曲艺术的说唱伎艺依然活跃在田间地头和大街小巷,并不断产生出新的品种,在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些说唱伎艺中,“货郎儿”是影响较大的一种。“货郎儿”采用[货郎儿]等民间曲调,摹仿挑担货郎一边摇鼓,一边吆喝的方式说唱故事,形式别致、独特,曾经深受人们喜爱。
演出方式
“货郎儿”不在勾栏瓦舍演出,没有固定的场所和舞台,主要是沿街挨户说唱、到人家中表演或在街市或村庄的热闹处做场。

货郎儿
这种演出方式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表演与接受之间没有间离,比较随意,便于艺人与听众的感情交流。艺人与听众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演出。由此可见,“货郎儿”演出时,听众可以随时发表感想,提出要求。艺人也能够及时了解听众的想法和需求,以便临场发挥,尽量取得令人满意的演出效果。
表演内容
说、唱是“货郎儿”最为主要的表现手段。其中,说又分韵白和散说。诗词用韵白,即吟诵。说白一般用在过渡段落,只是点缀于唱词之间。由此可见,“货郎儿”应该是以唱为主,穿插说白或念诵。既然是以唱为主,一般都有伴奏。“货郎儿”不用弦索伴奏,多用蛇皮鼓(或串鼓)控制节奏。表演开始时,艺人要先“做排场”、“敲醒睡”,以表示演出开始,集中观众的注意力。然后,一边摇鼓,一边说唱。

货郎儿
“货郎儿”表演的故事可分两个部分:入话和正文。从的演出结构来看,它曾经受到“说话”的影响。“货郎儿”可以唱人间新近希奇事,也可以唱历史故事,还可以唱爱情故事等等。如此看来,“货郎儿”的演出以说唱故事为特征,题材广泛。容量很大,可以说唱较长篇幅的故事。
曲调唱腔
“货郎儿”常用的曲牌主要有两个:[货郎儿]和[转调货郎儿]。其中,[货郎儿]是单独的只曲。[转调货郎儿] 是套曲,有[九转货郎儿]和[三转货郎儿]之分。[九转货郎儿]是由一支[货郎儿]和八支以[货郎儿]为首尾又穿插别的不同曲调形成的[转调货郎儿]组成的套曲。

《元曲选》
北杂剧和传奇的不少作品都曾吸收[货郎儿]等曲调,编入正宫或南吕演唱。根据《元曲选》、《元曲选外编》和《长生殿》中[货郎儿]和《转调货郎儿》等曲调的唱词,“货郎儿”的唱腔应该是曲牌体,而不是板腔体。
风格特点
“货郎儿”的表演风格有两个特点:其一是简便,随意。“货郎儿”不需要固定的舞台,沿街挨户说唱,可以随时随地为民众服务;串鼓或蛇皮鼓是货郎担儿招揽顾客的物什,不需要特别制作;艺人“与别人无伙伴”,只有一个演员出场,不需要考虑与其它演员配合的问题。对演员的性别、资质和年龄没有特别的要求,不管是“没甚的艳色娇姿,又不会卖风流弄粉调脂,又不会按宫商品竹弹丝”的“穷村寡妇”,还是白发苍苍的老汉张撇古,都可以唱“货郎儿”为生;说唱内容也是可长可短,还“纽捏来无诠次”。这都说明“货郎儿”对表演条件的要求很低,随意,朴素,具有浓厚的的民间性。

货郎图
其二,风格多样。《货郎旦》中的张三姑说唱李家家破人亡的故事,具有悲剧性,但这不能代表“货郎儿”的全部风格,周守备请“货郎儿”艺人,目的是调笑逗乐,排遣庞春梅的悲痛;张三姑也认为自己的表演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倒也会动的人心谐的耳,都一般喜笑孜孜”。蒲松龄的[南吕调九转货郎儿]表现一个视书为仇雠的书生从“考牌忽到”、临阵磨枪、进入考场到草草交卷的全过程,着意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滑稽可笑,令人捧腹。这都说明“货郎儿”的表演风格丰富多样,但以风趣为主要特征,具有很强的娱乐性。
创作和传授
“货郎儿”艺人既是演出者,又是脚本的创作者。《货郎旦》里的张撇古将李家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回说唱,就是最好的例子。艺人表演有时依据已经编好的底本,有时是即兴创作,“唱几句韵悠悠信口腔儿”。和张三姑跟随张学撇古学艺一样,“货郎儿”艺人都要从师学艺,他们演唱的曲子多是师傅口传心授。

昆剧《长生殿》
“货郎儿”的独特之处有二:其一,以货郎招揽顾客用的鼓儿伴奏;其二,或不断反复单曲[货郎儿],或运用[九转货郎儿],通过九支富有变化的曲子说唱曲折动听的故事。形式新颖、别致,又贴近听众,富有娱乐性和故事性,符合民众的趣味,因此,“货郎儿”不仅能够得到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还为戏曲作家所摹仿。借用“货郎儿”的表现形式的作品有:《货郎旦》、《女弹》、《长生殿》、《女弹词》等。这些作品采用[转调货郎儿]曲牌,通过九支曲子,又穿插对话来叙述故事,渲染气氛,抒发感情,增强了作品的表达效果。可以说,“货郎儿”丰富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对杂剧和传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货郎儿”是民间音乐与说唱伎艺互相结合的产物,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曾受到说话等伎艺的影响。另一方面,“货郎儿”又为戏曲艺术输送养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戏曲的表现力。可以说,“货郎儿”是各类艺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生动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