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勒密定都亚历山大城:希腊文化新中心
前因:建造亚历山大城;后果:亚历山大城成为希腊文化中心

前因:

建造亚历山大城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进军埃及,受波斯人压迫的埃及人,列队欢迎亚历山大的军队。在尼罗河西侧支流经过的马留提斯村,亚历山大用白色的大麦粉,在黑色的土地上划出一个战袍形状的城市轮廓,他告诉身边将领,“这将是以我名命名的城市,亚历山大城。”

亚历山大城由此而建。可惜,短短9年之后,亚历山大就死了,托勒密成为埃及总督,他立刻将亚历山大的尸体迎到亚历山大城,并将亚历山大墓建于城内。公元前313年,托勒密在得知亚历山大四世的死讯之后,立刻将亚历山大城,确定为埃及的首府。公元前305年,托勒密建立王朝,亚历山大城自然成为王朝的首都。

托勒密对亚历山大城的热爱,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亚历山大为城市划定轮廓后,一群鸟衔来了数十根稻穗;祭司们认为,这意谓城市将被谷物堆满,永远不会缺少粮食。祭司们的解读,也是托勒密将此城定为首都的原因之一。

托勒密一世

战略因素也是其中之一,在建立都城时,曾经有人提议把都城定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孟斐斯,但是被托勒密否决了,孟斐斯与亚历山大城只有208千米的距离,但亚历山大城距海更近,而且孟斐斯是一片低地,亚历山大城的城南有丘陵,虽然是海边城市,却也易守难攻。

亚历山大城依海而建,在对河道进行一番修整后,基本解决了河水带来的淤泥问题。托勒密征战四方时,他留下的行政长官克里奥米尼把亚历山大城的建设完成。

这座依靠大海而建造的城市,早比当年亚历山大用小麦粉勾勒出来的范围要大的多,城市主建筑群,自西向东,坐落在河水的入海口以及笔直的海岸线旁。

托勒密将亚历山大城定为都市,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强调他亚历山大继承者的合法性,城市因为亚历山大而建,亚历山大墓也在这里。到了托勒密二世时,国王把国家建设成一个以亚历山大城为中心的军事帝国,托勒密王朝的船只从亚历山大城出发,船上载满步兵,去进攻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塞浦路斯等地。

在称王之后,托勒密一世决定对埃及进行希腊化的改造,这样有利于他的统治。他先是招募大量的希腊和马其顿退役士兵来到埃及,承诺给他们土地以耕种,这是托勒密的移民政策。

接着是文化政策,将希腊文化引到埃及,其结果是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建成。

公元前295年左右,托勒密决定在王宫里建造亚历山大图书馆,收购大量的希腊语图书。但是很快,这座图书馆就被书籍堆满,托勒密只能在王宫外建造一所分馆,专门用来藏书。

如此持续了十多年,托勒密一世在公元前282年去世。托勒密二世继承了父亲对于文化的热爱,他下令,凡是在亚历山大港卸货的船只,如果发现船上有图书,立刻将图书送往图书馆,由图书馆决定是否留下图书,如果留下,图书馆会作价补偿原主。

亚历山大图书馆

之后,到托勒密三世的时候,他以600千克(15塔兰特)银币做抵押,从雅典国家档案馆取得了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家的原始手稿。托勒密三世把原始手稿留在图书馆,交出复印品和罚金。

直至公元前180年,在诗人阿里斯提亚斯的书信中,提到亚历山大图书馆长与国王的对话。国王说道,“预算宽裕,尽可能收集全世界所有的图书。”馆长则答道,“陛下,已有20万册,我尽全力购买和誊写图书,以达到50万册的目标。”

此外,图书馆还会把世界各地的图书,翻译成希腊文。亚历山大图书馆因此成为希腊文化的象征;图书馆把希腊文化汇聚在一起,又一点点传播出去。这一切,又使亚历山大城在公元前3至前1世纪,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

后果:

托勒密王朝的亚历山大城成为希腊文化中心

结论:托勒密王朝定都亚历山大城,并在城中建成了亚历山大图书馆,使亚历山大城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推动了西方世界的希腊化进程。

阅读数 2.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