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渊盖苏文专政;后果:大恭大廉之乱。
作者:翟书宁 / 编辑:陆伯让
前因:渊盖苏文专政
642年,渊盖苏文统治下的高句丽积极抗击唐朝入侵,新罗趁机崛起。
公元676年,新罗联合唐朝,灭亡了朝鲜半岛的另外两个国家百济和高句丽,之后,又驱逐了唐朝势力,统一了整个朝鲜半岛
7世纪时,新罗原本并不是半岛上最强的国家。
新罗和百济实力差不多,还常处于下风,而高句丽更是一个小霸王,甚至能打退隋朝多次进攻。
一开始,新罗的武烈王金春秋也只是想吞并百济。

高句丽是扶余人国家,百济是扶余人统治韩人的国家,新罗是韩人中辰韩一支建立的国家,三者有所不同。
金春秋和百济有着深仇大恨。
金春秋女儿嫁给了地方长官。一次百济攻占新罗西部四十余城,其中一处的都督是金春秋的女婿,女儿女婿就死于百济人手里。
当时金春秋得到噩耗,扶着柱子站了一天没合眼,他发誓:此生一定要吞并百济!
后来金春秋在出使百济和谈时,还被百济扣留过。
金春秋回到新罗后,和权臣金庾信结成同盟,掌控了新罗政权后,两人就试图联合唐军。
新罗之前被百济进攻时,就试图联合唐军打百济,但是唐都没答应,因为唐自己也有突厥边患,内部皇室争权。
但是当时的真德女王继承了堂姐善德女王的政策,一直坚持亲唐,金春秋也大力支持,又是拍马屁,又是出使唐朝,和唐朝保持了不错的关系。
唐朝抽出手来,防备高句丽时,金春秋便谎称高句丽和百济联合入侵新罗,终于结成唐罗同盟。

新罗第一位女王善德女王,历史画像及影视形象。
660年,唐高宗于是派大将苏定方率大军进攻百济。
此时的百济,因为与高句丽结盟,不断进攻新罗,已经在不停的作战中将国力消耗殆尽。
武烈王与大将金庚信将军一同率军向百济进发。
新罗军队抢走了百济战略要地黄山,随后,新罗军与唐朝水军在白江顺利会师。
唐罗联军轻易地攻下白江口后(白江口之战),向百济的王城泗沘进发。在联军的包围下,百济国王扶余章仓皇出逃,王子扶余隆宣布投降。战争打响不到十天的功夫,百济就宣告灭亡了。
不过,百济的人民一直坚持抵抗唐朝和新罗的统治,直到三年后才被彻底镇压。
打了百济之后,金庾信就让金春秋反攻唐军,担心唐军夺取百济,新罗白忙一场。
金春秋没答应,一来是觉得自己求人家出兵,这样很不仗义,另一边新罗刚刚吞并百济,实力不足,要先巩固实力。

金春秋继位之前是新罗王族,但是并不是具有王位继承权的“圣骨”贵族,后来圣骨贵族绝嗣,金春秋被推举为王。
新罗接下来盯上了高句丽。
在渊盖苏文的统治下,高句丽不断向南扩张。但渊盖苏文去世后,他的三个儿子内讧,其中一个儿子直接开城向唐军投降。
667年,唐军入侵高句丽的都城平壤,但在城北200里处被高句丽人民击退。金庚信率领的新罗军队见此情景,也只好先行撤退。
次年,唐高宗再度派军进攻高句丽。这一次,高句丽人民虽然顽强抵抗,但也不敌唐朝大军,军队成功抵达平壤城下。
不久,新罗军队也参与作战,在蛇川平原大败高句丽。随后,新罗也加入围攻平壤的战斗中。
一个月后,平壤不堪重负,在新罗和唐军的联合进攻下陷落,宝藏王和其他贵族们主动投降,高句丽王朝宣告灭亡。

现在发现的高句丽陵墓壁画。
完成征服后,新罗与唐朝之间的矛盾也浮现出来。
攻打高句丽时,金春秋已死,儿子金法敏和唐朝开始相互猜忌。
在攻打平壤时,唐军怀疑新罗军队故意来迟,捡便宜,而金法敏也怀疑唐朝宣布新罗为鸡林州都督府,是要让新罗也并入大唐。
新罗与唐朝结盟,是为了消灭百济和高句丽,但唐朝也不是白白为新罗出兵出力,而是有自己的打算。
早在百济被征服之际,唐军在百济设立五都督府,实行统治,就引起新罗的警惕。新罗于是悄悄占据百济的城池,以求慢慢发展势力。

新罗、高句丽、百济使臣并列画像,曾同时向唐朝贡。
灭亡高句丽后,唐朝在平壤设立安东都护府,终于引爆了唐罗战争。
670年,新罗在朝鲜半岛发起对唐军的全面进攻,并积极扶植高句丽人民反对唐朝的起义。新罗军队也与唐军在大同江以北发生冲突,唐军战败。
在百济地区,新罗军队也取得胜利,夺取63座城池,唐朝被迫将安东都护府撤到辽东。
新罗成为朝鲜半岛唯一的主人,建立起统一的国家。
后果:大恭大廉之乱
768年,新罗的豪强大恭联合其弟大廉发动叛乱,新罗开始了百年动乱,走向末路。
结论:作为朝鲜半岛三国之一的新罗,利用实力强大的唐朝,实现了统一朝鲜半岛的大计,奠定了东亚地区的全新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