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成立:难产的共和
前因:米格尔·普里莫·德里维拉上台;后果:西班牙内战爆发。

文/全历史 胥言

前因

米格尔·普里莫·德里维拉上台:公元1923年,米格尔·普里莫·德里维拉发动军事政变,成为西班牙首相,建立了独裁政权。

公元1931年,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流亡法国,共和派组建临时政府,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成立。

在此之前,西班牙的实权掌握在军人首相米格尔·普里莫·德里维拉的手中。米格尔在1923年通过军事政变上台,建立了独裁政权,并且取得了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的支持。

阿方索十三世支持首相米格尔,是因为西班牙军队镇压殖民地摩洛哥的起义不力,让阿方索十三世声望大跌,他急需一位强人来压制反对君主制的声音。米格尔确实没辜负阿方索十三世,一上台就取缔了政党活动,解散了各省议会,议员全部由省军事长官任命。西班牙的共和派都是以政党形式组织活动,米格尔因此成了共和派的眼中钉。

阿方索十三世(左)与米格尔·普里莫·德里维拉

米格尔上台之后,大力推进工业化,而且效果明显,西班牙的农业人口首次下降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下。米格尔还曾经尝试进行税改,希望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结果遭到富人阶层反对而作罢。最倒霉的是,1929年大萧条爆发,西班牙也受到了影响,经济一落千丈。

经济危机让米格尔的地位变得不稳,这就给了共和派翻身的机会。共和派人士与军方会面,决定成立三人委员会,共同驱逐国王,推翻独裁,恢复议会。至于到底要不要建立共和国,事成后交给议会决定。

阿方索十三世听到风声,担心自己会丢掉王位,打算丢卒保车,用迫使米格尔下台为条件,换取各方势力对君主立宪制的支持。阿方索十三世召见米格尔,要求他立即辞职,当场遭到拒绝。

米格尔觉得自己有军队撑腰,不会有危险,但是他此前为了提拔自己人,改变了严格按照资历晋升军衔的规定,早就得罪了不少本该晋升的军官。1930年大规模学生运动爆发,军方也不再支持米格尔,准备发动政变,以平息内乱。

米格尔发现了政变的苗头,立即召见各大军区司令,质问他们是否仍忠于自己。军区司令们只回答说,军方忠于国王,而不愿意向米格尔表忠心。米格尔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只好宣布辞职,流亡到了法国。

赶米格尔下台只是共和派计划的第一步,如果阿方索十三世不退位,建立共和国根本无从谈起。

米格尔辞职当天,阿方索十三世就授权贝伦格尔将军组成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刚赶走一个军人首相,没想到又来了一个,共和派意识到阿方索十三世肯定不会轻易退位,开始筹划废除君主制的行动。

贝伦格尔将军是米格尔在军中的死对头,这也是阿方索十三世选择他的原因之一

1930年夏天,共和派人士在圣塞瓦斯蒂安召开会议,决定成立革命委员会,领导建立共和国的革命。不久之后,社会主义者也加入了共和派的联盟,准备发动工人罢工。眼看共和派影响力越来越大,贝伦格尔下令逮捕工人领袖,破坏了即将发生的大罢工,这更加激化了矛盾。

1930年12月,西班牙北部的哈卡卫戍区发生兵变,士兵在费尔明·阿兰上尉的带领下,宣布成立共和国。政府军迅速发起围攻,起义军寡不敌众,被打得大败,费尔明·阿兰也被俘杀。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也暴露了军队内部的分裂,底层士兵明显同情共和派。

1931年初,学生再次发起罢课运动。贝伦格尔直接下令学校提前放假,以阻止学生罢课,结果工人又开始罢工,和学生一起游行。最后,无力平息反对声浪的贝伦格尔只能辞职。

阿方索十三世仍然不愿意放弃王位,但他连续任命了两位首相都无法平息罢工罢课的行动。政府不得不宣布在4月12日举行市政选举。

共和派在选举中取得大胜,一共50个省,共和派拿下了41个。阿方索十三世连忙召集大臣商量对策,有人提议派兵镇压,强行改变选举结果,中将何塞·桑胡尔霍站出来反对说,现在连军队都不支持我们。阿方索十三世知道士兵同情共和派,下令镇压的话,万一激起兵变,自己恐怕连命都保不住。阿方索十三世左思右想,还是放弃了镇压。

西班牙城市巴塞罗那街头庆祝共和国成立的人群

4月14日,阿方索十三世离开马德里前往法国。同一天,共和派成立临时政府,讨论并通过了临时章程,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成立。

后果

西班牙内战爆发:公元1936年,佛朗哥领导的右翼势力与西班牙共和军开战,西班牙内战爆发。

结论: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建立,结束了西班牙波旁王朝的统治。消灭共同的敌人之后,共和派内部的分歧越来越明显,左、右翼轮流执政,最终引发了西班牙内战。

阅读数 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