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位之战:神话与史书之间
前因:十王之战;后果:摩揭陀崛起。

作者:张绘宇 / 编辑:陆伯让

前因:十王之战

公元前12到11世纪,十王组成的部落联盟为合力反对婆罗多族发起战争,婆罗多族战胜,暂时平定外部战乱。

公元前8到6世纪,由婆罗多族后嗣俱卢族和般度族爆发大战,在俱卢之野整整打了十八天,最终般度族战胜俱卢族。

这就是俱卢之战,又称王位之战。

据说印度很久之前有婆罗多族,在平定了外部战争之后,族内又因为继承权发生了纷争。

族长奇武王生下两个儿子,持国般度。哥哥持国天生是个瞎子,只好放弃了继承权,带领的是俱卢族,而弟弟般度继承王位,衍生出般度族。

但是持国放弃了王位,但他的儿子难敌愤愤不平,想要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王位,持国的孩子便与般度的孩子争夺王位。

一开始,双方采取了和平方式。

持国的儿子难敌先逼着般度的儿子坚战掷骰子,说好输的一方要流放十二年。

在难敌的设计下坚战输了游戏,带着家人去森林里生活了十二年。

难敌与坚战掷骰子。

结束流放后,坚战按照约定欲讨要一半国土,难敌却耍起了无赖,说一个针眼大小的土地也不会分给他。

坚战一听不能再继续忍下去了,一边派出使者谈判,一边告诉盟友们可以厉兵秣马了。

难敌一看坚战有了动武的打算,自己也不能认怂,迅速组建了十一路大军,还请到了毗湿摩做统帅。

毗湿摩德高望重,走过的路比他们走过的桥还多,再加上般度族只有七路大军,所以战争一开始,俱卢族在人员上就有了优势。

战斗的号角在俱卢之野正式吹响。

马嘶象吼、鼓号齐奏,俱卢之野在一夜之间被嘶吼声包围。俱卢族凭借自己的优势先声夺人。第一天,毗湿摩接连杀死对方两员大将。

第三天,毗湿摩使出了大鹏阵仗,般度族则亮出了半月阵容,双方打成平手。

打到第九天,战局开始扭转。

战争进行到第九天依旧难分胜负,般度族知道毗湿摩想要战争尽快结束,不想看到兄弟相残的局面,便趁着夜色前往毗湿摩的营帐,询问战胜他的计策。

毗湿摩说自己有愧于般度族,曾对天发誓,如果在战场上碰到曾经认识的般度族,就会马上投降。第二天,般度族将那人安排在队伍的最前面,毗湿摩看见发,果真按照誓言放下了武器。

般度族早早躲在背后,趁着此时赶紧乱箭齐发射杀毗湿摩。

印度电视剧中的迦尔纳。

第十六天,般度族又用计杀死俱卢族第二任统帅德罗纳

毗湿摩退场后,俱卢族的统帅换成了德罗纳。

般度族又开始琢磨新的办法对付这位新晋统帅,最终决定采用攻心计。

坚战的弟弟找到一头与德罗纳的儿子马勇同名的大象,杀死之后大喊:“不好了,马勇死了。”德罗纳正在集中火力全力进攻,忽然听见有人说自己的儿子死了心下一惊,

但还是保留着理智去询问坚战,坚战曾经是德罗纳最得意的学生,他深知就算所有人撒谎,坚战也不会撒谎。但坚战辜负了老师的信任,告诉德罗纳他儿子确实死了。

德罗纳心下大恸,再也无力指挥战事,打坐入定,般度族战士趁着德罗纳分心,将其斩首。

俱卢族连失两位统帅,情况急转直下。

第十七天,迦尔纳成为新任统帅,但依旧没能逃过厄运。

迦尔纳出战,发射特制的蛇口箭,击中了对方统帅的头冠。

眼看迦尔纳已经占据上风,但队伍里却有人倒戈。

迦尔纳的下属与般度五子有亲戚关系,他答应暗中帮助般度族。现在机会来了,那下属将战车开往泥泞之处,战车的轮子不出意外陷入了泥中。

迦尔纳此时还心存幻想,按照战前的规定,迦尔纳请求暂停战争。但是战争进行到现在,双方早已杀红了眼,没有谁还会顾及之前的约定。

般度族断然拒绝了请求,放出利箭杀死专心与自己车轮较劲的迦尔纳。

在战车边被射杀的迦尔纳。

三位主帅的接连去世使得俱卢族势力由盛转衰,再难有回天之力。

战争进行到第十八天,整个俱卢之野血流成河。俱卢族几乎全军覆没,般度族虽然战胜,但也是损失惨重。

坚战如愿继承王位,但这场兄弟相残的战争给他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最终他选择放弃王位,带领家人去往喜马拉雅山修行。

后果摩揭陀崛起

婆罗多族由盛转衰,公元前554年,摩揭陀国兴起,疆域扩大到恒河流域。

结论:王位之战是印度传说中规模最大的战争,经由史诗《摩诃婆罗多》记录流传至今,是神话与历史混淆时期的代表事件。

阅读数 7.1万